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尽管标题很吸引人,但没有点开,经验告诉我这样的文章不是鸡汤就是博取同情或是赚取流量,对此我向来是不屑一顾的。不想,一打开门户网站,就看到了《为什么说〈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作者让我很不舒服》,有了前面的不好奇反而有了当时的好奇。看过了全文,感觉作者的“很不舒服”有点莫名其妙,真的开始不舒服起来。

  为了这不舒服不再进一步弥漫,就搜了一下,很意外的,出现了一大堆诸如《如何识破〈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这种垃圾》此类的,还有就是《腾讯:“寒门状元之死”内容违规被删 账号禁言60天》这样的。再去点朋友圈的文章,出现的是一个大大的红色惊叹号和一排小小的“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的文字。文章是看不到了,现在能看到的是才华有限青年的回应:“文章不是新闻报道,这是一篇非虚构写作,故事背景、核心事件是绝对真实的。为了保护文中当事人、当事人家属和其他同学、老师的信息,在细节上,我们做了许多真实情况的模糊化处理。”

  因无从查考,也因没有权威部门证伪,只是凭一些网友质疑,故事的真实性其实已成了疑案。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说明写文章的青年的才华不是简单的有限。从相关文章的片言只语可以看到,一个出身寒门生活及其艰难的状元,面对“你给我们发个答案,一年生活费都有了”、“在账目上稍微动点手脚,你就能分到你这辈子都没见过的钱”、“做保健品微商啊,怕啥,骗别人又不骗你的家人”之类种种的诱惑不为所动,给人的是足足的励志和满满的正能量。这个时候,故事的真假已不再重要,比如有谁会计较《推销员之死》的真假?当人们开始怀疑一个真正用力活过的人的时候,活才真的需要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