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日本人作为假想敌研究?
  
    日本人的发展正在偏离和平发展的道路,日本人的反华情绪和谋华意识正在高涨。
  
    2005年10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居然在中国的“神舟六号”飞船返回的同一天,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
  
  
  
  
    2005年11月22日,日本最大的执政党自民党在东京举行的建党50周年纪念大会上,正式公布了《宪法修改草案》,准备大幅修改和平宪法,将日本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这意味着日本在二战结束60年后准备再次正式“建军”。
  
    先前,日本已经制定了《周边事态法》,将中国的领土和领海纳入日本的防御范围,日本政要也公开宣称:“日美同盟的防御范围当然包括台湾地区在内。”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已经把军队对抗的重点转向中国。
  
    2005年9月26日,日本防卫厅的机密文件《防卫警备计划》被日本报纸《朝日新闻》曝光。这项计划跟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日本的防卫重点已经从来自北方俄罗斯的威胁,转变成为“重视西南”也就是来自中国的威胁。中国正式成为仅次于朝鲜的日本第二号假想敌。
  
    日本人把中国人作为最主要的假想敌,在日本已经是人所皆知的事实。
  
    其实,400年来,日本人一直把矛头对准了中国人,将中国人作为假想敌反复研究、琢磨,而中国人对此至今缺乏清醒的认识,处于一个麻痹松懈的状态。
  
    早在1928年,戴季陶先生就在《日本论》一书中大声疾呼,号召中国人加强对日本人的对策研究:“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知)识上的义和团”了。(《日本论》,戴季陶著,海南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版)
  
    时至今日,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对策性研究,是否真正改变了“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是否还是“知识上的义和团”呢?
  
    与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对抗性研究相比,中国人的应对性研究可以说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日本人将中国人作为假想敌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400多年前,日本幕府大将军丰臣秀吉就曾经提出了明确、系统的进攻中国的方案。1577年10月,当时还只是普通武士的丰臣秀吉就对大将军织田信长提出:“君欲赏臣功,愿以朝鲜为请。臣乃用朝鲜之兵,以入于明,庶几依君灵威,席卷明国,合三国为一,是臣之宿志也。”在丰臣秀吉的寝宫里,就摆放着一幅中国地图,以供其时刻谋华研究之用。在掌握了日本政权之后,丰臣秀吉加紧了谋华的部署。1578年,他对耶苏会传教士柯艾留说:“如今已统一全日本,地位晋升,领国在握,财富充裕,已无他求。唯望自己之名声与权势留播后世。待日本诸事稳定后,将让日本于兄弟,自己为征服朝鲜与中华,决议渡海。”1590年,丰臣秀吉在京都接见朝鲜使节时,公开了自己的侵华计划:“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
  
    丰臣秀吉的谋华设想是“定都北京”、“终老杭州”。1592年,丰臣秀吉悍然侵入朝鲜,妄图“直捣大明国”。丰臣秀吉的侵略计划虽然破产了,但对明朝也造成了巨大损失。在七年多的援朝战争中,明朝“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使明朝的国库和军队精锐几乎消耗殆尽,加速了明朝的覆灭。
  
    丰臣秀吉的可耻失败,并不意味着日本人放弃了谋华的野心。恰恰相反,此后的300多年间,日本朝野对于日本侵华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的研究反而加强了。据中国学者王向远教授的考证,日本人此后不仅将中国人作为假想敌加以推敲,而且研究的人员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案的设计者,基本上都不是在朝的政府官员,而是在野的民间学者、文化人。”(《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王向远著,昆仑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由此可见,对华的对抗性研究,在日本人中,不仅成为一种风潮,而且是朝野共通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日本人将中国人作为假想敌加以研究分析,400年来连绵不绝,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对用武力侵略中国的可能性、必要性进行学术意味的设想和论证,为侵华提供思想舆论准备。
  
    丰臣秀吉侵华失败后,日本不少民间人士开始自发地通过各种方式,对侵华计划进行了各种设想和论证。17世纪中后期,日本著名戏剧家近松门左卫门创作了大型历史剧《国姓爷合战》,剧中设想让日本武士开进南京,在中国人的土地上建立日本人的王国。这曲戏曾经连续三年在日本上演,观者如潮。《国姓爷合战》在日本人中如此受追捧,说明此时的日本人,虽然默认了丰臣秀吉的惨败,但谋华的动机却更加灼热了。
  
    到了19世纪初年,日本民间的学者开始以学术著作的形式,系统地勾画对华战争方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佐藤信渊的《宇内混同秘策》。该书设计出了一个周密的入侵和占领中国的计划草案,并论述了如何攻取中国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甚至连日本各省区在进攻中国时的出兵顺序和作战分工,也替后人作了细致的安排。佐藤信渊的《宇内混同秘策》在19世纪初即提出了征服中国的详细计划,其用心之深,计划之密,今天的人读起来都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