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和合”文化
文章目录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历史的车轮与时代的脚步同频共振,其中深谙中华民族儒家精神和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合”文化,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中,多方面融于了“和合”理念。
一、乡村振兴以“合”为先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这是自然的生长规律,我们干事创业同样也要遵循“合”的规律。乡村振兴大幕以全面拉开,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要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重点突出党群结合,“和合故能谐”,党群结合很重要,没有好的党群关系,绝对不会有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障,同时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重点推进人才聚合,“千古兴业,关键在人”,好的政策需要人去落实,好的成绩也需要人去书写,以乡村魅力和利好政策“引凤归巢”,聚拢培养了一批综合性能人,选一批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土专家”“田秀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回引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的在外能人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创业,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重点推动产业融合,大力推进“互联网加农业”,和乡村生态游、文化游、采摘游等多种新业态的发展,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并加深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丰富和共享利益链。
二、乡村振兴以“和”为贵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自然万物因阴阳和气而产生,因得到相应的滋养而成长,大规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乡村要振兴须遵循万物生产的发展规律,遵照和谐发展“天人合一”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突出“和”的元素,注重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整体性与特色性相统一、文化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传承和改革相统一,统筹推进乡村和美建设,大力开展“三清三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等行动,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乡村风貌治理,加强农村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同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目标,不断挖掘将根植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以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三、乡村振兴以“和合”贯穿
乡村振兴大幕已全面拉开,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需要全面融合。融皆荣,合俱和!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和合”的党组织带领下,深入推进产业融合、人才聚合、文化融合、生态整合、情理法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共建、共治、共享“三共融合”;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三类组织”融合;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农业安全兴旺“三安融合”,不断深化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游、农民富裕富足,和合出一曲乡村振兴的赞歌,传唱五湖四海。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