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周,中国的舆论场上有三个热点,分别是:
  西安奔驰利之星事件;
  996。ICU事件;
  图片中国事件;
  这三个事件都在互联网上引发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大量媒体,包括中央媒体、自媒体、网民发表了看法,成为了社会热点。其中,西安利之星事件已初步解决,女车主与4S达成了和解协议;图片中国正在接受政府部门的调查,网站已暂停服务。而996。ICU事件还在持续的讨论中,虽然包括人民网,新华社,光明网,参考消息等中央媒体都已明确表明态度,但似乎没有结束的迹象。为什么没有结束?因为政府监管部门没有表态和介入。事件后续发展,一种可能是慢慢平息,被别的热点事件覆盖;一种可能是政府监管部门表态,介入,给事件定性作出结论。
  996。ICU事件的起点是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在网上发起了一个抵制996工作制的倡议,而事件的引爆则是因为马云发表了“996是一种福报”的观点,结果网民沸腾,骂声一片。各种各样的观点发表出来,中央媒体也作出表态。这其中有一个怪现象是,政府监管部门至今没有发声,从国家人社部,到人社厅,人社局,到全国总工会,到各级地方工会都没有表态。这是一个怪现象。
  一、两个阶层四种观点
  企业主阶层:观点1:996是一种福报(马云);没有拼搏奋斗精神的人不是我的兄弟(刘强东);
  观点2:批判996工作制(当当网李国庆);
  工人阶层: 观点3:996是违法的,是企业主对员工剥削,对员工利益的侵害(占大多数);
  观点4 : 996是个人选择,要想成功996甚至997也没什么(极少数人)
  这四种观点,初看起来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有人说,站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观点会不一样。似乎是个没有正确结论的事。我认为,还是要回到事件的本身,即996。ICU事件的发生起因来讨论。程序员们抵制它,是因为:工作996,生病ICU ;今天996,明天ICU。由此可以确定,这里所说的996,并不是员工自愿的,而是在企业制度强制或者文化强制下的996。那么,结论还难以得出嘛?不是的。所以,几大中央媒体才会明确表态对996工作制的反对。
  二、为什么政府监管部门没有表态?
  1。可能是不知道该如何表态。假设这次不是马云、刘强东说了这个话,而是外资企业的老板,比如日资、美资企业的老板说的,估计舆论会一边倒,政府监管部门会很快表态,坚决查处违反劳动法的行为,维护中国员工的权益。这一点,我还是相信和肯定的。但他们是中国企业家,而且是互联网行业的领袖级人物,监管部门如何表态,还真是个很大很难的问题。如果表态996工作制不合法,接下来就是要立案查处,怎么查处?是不是给自己挖个坑。如果表态996工作制合法,估计工人阶层不同意,网民不接受。
  2。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选择沉默不失为在舆论风波中一种明智的对策。
  三、为什么各级工会组织没有表态?
  工会的宗旨是保护工人的利益。但目前的工会职能,地位其实是有一些说不清的。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但与工人阶级对应的资产阶级不存在了。大家都是平等的劳动者。工会要保护工人利益,那它要反对谁,制约谁呢?这是一个理论问题,阶级斗争不存在了,这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阶级斗争不存在了,那时全部企业都改为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但在78年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大量的私营企业诞生,大量的私营企业主诞生。现在,阶层矛盾是否存在?特别是工人阶层与企业主阶层的矛盾是否存在?我认为这个问题要明确。这样工会才能理直气壮地表态。
  四、如何破解怪现象?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既然劳动法,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对于工作时间有明确规定,政府监管部门应立即大胆地开展工作。顾虑太多,迟迟不动,可能是一种失职行为,对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保护员工权益,树立监管部门权威也是一种损害。
  同时,工会作为群团组织,作为工人阶层的群众性自治机构,应该立即发声,明确表态。既不能有意无意把自己当成行政机关,也不能变成只是组织文化活动、发放企业福利的附属机构。只有坚定站在工人立场,坚决维护工人利益,才能赢利广大工人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回归工会组织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