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五七一工程纪要”之谜的再辨析
文章目录
舒云探访九一三事件
一、“五七一工程纪要”,为何成谜?
无论是“四人帮”时期的“中央文件”,还是后来的特别法庭,都认定“五七一工程纪要”,是林彪集团进行反革命政变的最重要的证据之一。既然如此,“四人帮”时期的“中央文件”和特别法庭,就应该按照所谓6个W的基本要求(即指该“纪要”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炮制?炮制的原因、内容、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被发现的全过程。),将“五七一工程纪要”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但是,事实却是远非如此。
(1)有三次重要的时间节点,官方本应该对此作出交代,但却没有交代清楚。
第一次是毛泽东时期。中央为林案下发了许多“正式文件”,但都没有对关于571纪要的6个W的问题,交代清楚。
第二次是邓小平主政的公审期间。对于571纪要,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证据的起草过程、发现过程、究竟是谁的笔记?事前是否是林彪授意?事后是否经过林彪批准?究竟有哪些人知道?等等重要情节,法庭本应该依法进行细致的当庭举证、庭调和质证,但却没有。
第三次是图们、肖思科出书期间。作为参与林彪专案和公审“最权威”的直接当事人图们和肖思科,对于他们的这段历史经历,曾多次出书,向公众详细介绍林案。但是,他们对上述问题,竟也没有交代清楚。
面对这样明显的证据瑕疵,民间人士们对“五七一工程纪要”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提出质疑,是合情合理的。
(2)在许多重要当事人和中央文件中,对于“五七一工程纪要”,究竟是在哪里被发现的?如何被发现的问题的叙述,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情况。毛泽东时期的中央文件中说,“纪要”是在空军学院的一个“秘密据点”的保险柜内查到的;但当时中央专案组组长纪登奎却说,“纪要”是在被迫降的直升机上缴获的;8341部队的张耀祠也给出和纪登奎相同的回忆。面对如此混乱的情况,民间人士们对“五七一工程纪要”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提出质疑,是无可指摘的。
(3)业已查明的事实与当年官方的“结论”之间,相距太大。
官方当年的结论,把“五七一工程纪要”说成是林彪授意林立果搞的“纲领性”文件。但是,至今却找不到林彪授意和批准该“纪要”的任何真凭实据。林彪集团的“主犯们”和当时所有活着的林案涉案人员,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武装政变的纲领”。似乎死了的(指飞机上摔死的),都是“571工程纪要”的目击者;而活着的,却没有一人见过这个“纲领”。面对着如此令人尴尬的事实,民间人士们对“五七一工程纪要”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提出质疑,是情理之中的事。
以上三点,充分说明了“五七一工程纪要”,何以成谜的真实缘由。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谜”呢?就是因为官方在这个问题上的说法,有着明显的“破绽、猫腻和疑点”,或者该说清楚的,至今却还没有说清楚!
多年来,关于“五七一工程纪要”之谜的问题,一直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见:
(1)官方从维护对林案判决的政治需要出发,认为“确有其事”,但却拿不出林彪与之有关的确凿证据。
(2)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个人崇拜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这个情结出发,这些人认为惊世骇俗的571工程纪要,“理应存在”!
(3)纯粹从“证据”的角度出发,认为“571工程纪要”存在的事实证据,不够充分,还有破绽。比如:既然李伟信等人已经彻底清扫过秘密据点,那么,就不应该在这个秘密据点的现场,再出现“571工程纪要”等几本书,就不应该发生由一个局外人王兰义,“捡了这个漏”的蹊跷事。如果这个问题不查清楚,就轻易论“571工程纪要”的“有、无”和“真、假”,未免唐突。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舒云、史学、何蜀等人。他们从来没有对这个重要问题,简单地妄下“是与非”的定论,而只是为人们提出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他们认为鉴于目前相关证据,尚不充分的状况,现在的问题应该是继续寻找证据,从而先解开其中一个一个的“谜”,然后,才能对林案下准确、全面、公正和历史的结论!
必须指出的是,正是张聂尔、邵一海、舒云、史学等许许多多民间林学人士“言之有理”的质疑和“艰苦卓绝”的查实工作,才逐步填补了本应该由官方交代清楚的证据空白,才使今天人们的认识,能逐步地接近客观事实的真相。这是思想解放的结果,也是民主进步精神的体现!
那种对民间人士们的工作,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甚至报以蔑视和敌意的做法,不仅不利于最后查清林彪事件的全部真实面目,而且是一种典型的“帮派史学”的表现。你如果真的有什么“先见之明”,何不在当初就站出来,头头是道地将“五七一工程纪要”的疑点和真相,一五一十地展现出来,以服天下人呢?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