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吴氏红学!
文章目录
癸酉本辨伪
癸酉本(《癸酉本石头记gt ;后28回》)被人称为鬼本或伪本,这是一部由网络小说演变成真本的荒唐戏剧表演。始作俑者何莉莉的安徽阜阳人赵文夕,据他对外界声称 :“祖父是山西人,这个本子是解放前祖父在山西某战场上当军医的时候,祖母是随行护士,一个伤员交给他祖母的,应该是个民国时期的过录本,不知是别人凭记忆还原的还是直接抄的。”也有人称此本为网络小说,借用了脂批的方式,在网上传播,因其古典文学素养很低,只好托辞原本已不见,系他过录修改而成,以此来自圆其说。
这个本子分12册,每册九回,一共是108回。封面题为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这个本子通本带有大量朱批,其中有些批语是其它石头记古本所没有的。有落款的批语中,有一部分是署名“畸笏叟”、“棠村”等。
鬼本的出现,一方面欺骗了许多对红学一知半解的人,另一方面,又被所谓的“吴氏红学”视为至宝,将其推向市场,并声称“吴氏红学横空出世,红学大厦轰然坍塌。”在这些幕后推手的推广下,一场造假售假,扰乱正常学术研究的闹剧愈演愈烈,大有推翻所有一切学术理论之势。
其实,作为有关《红楼梦》的任何重大发现,红学家与红学界都是十分期待与高兴的。但他们所谓的“真本”为何红学家与红学家未发一声呢,主要的原因是此本文笔太低劣,让人一见就是假东西,没有必要去分辩,因分辩的结果可能使事情变得更复杂。
但这样的假本为何有人追随呢?主要的原因恐怕有四,一是赵文夕以此讲故事,既不承认是原本,但也不承认是假本,让人信以为真;二是一些持《红楼梦》作者是吴梅村观点的人,借势炒作;三是有人想借此出名谋利;四是十多个脂本成为研究红学的经典,既然脂本是真的,鬼本也会有存在的可能。
到了今天,我们也许不应忽视鬼本对红学研究的影响,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对此本进行一个剖析,避免让很多的人误读《红楼梦》,误会红学。
我们认为,所谓的癸酉本是一本一眼假的伪本,主要有如下理由:
一、 从故事的源起来看,鬼本是十足的假本。
鬼本始于网络,而始作俑者赵夕文并不是一般的民间收藏者,而是一名网络写手,曾在微博舞文弄墨板块推出长篇原创小说《刘采贝漫游奇境》,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他的水平不高,小说在网络上影响并不大。所以,他有傍《红楼梦》出名的动机与造假鬼本的能力。而鬼本的文风与表达方式与他的小说基本相同,他自己也承认,此本不是原本,是他姐姐凭记忆过录的。然而,文笔却与他相同,可见,他在撒谎,这是他一手臆造的本子。因害怕追究,何某多年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许多说法自相矛盾,民国的所谓过录本,一会说在2009年元旦前被叔叔带到台北,一会又说80年代就被文盲的母亲卖废品了。但2010年前却又发布了所谓台北的堂弟传回的伪本封皮照片,这一看就是谎话。
2008年12月25日他发帖说什么他们何家因战争有仇恨,文革被迫害死了人,所以不能与共产党调节,不能拿出原本是怕家里人身财产受威胁。
可见其前后矛盾,难圆其谎,其实真是假要识别很简单,只找他姐姐等人,一查便知。他自己都称自己文笔不行,写入了许多的现代词,那么,他姐姐又有多高的水平?总之,从鬼本现世的动机来看,始作俑者的动机是不纯的,而从他说法来看,亦是一个难以自圆其谎的骗局。
二、从鬼本的文章来看,是一个水平低劣的现代版。
从鬼本的28回来看,无论从文风还是诗词文章都是十分现代的网络版,而且水平很低劣,一看便知是伪本,这也是许多红学大家不愿过多地来澄清的原因。
我们不妨忍着恶心之感,先来看看“真本”的诗词:
“豪华去后笙歌散,兴亡阅尽泪难干。
妆台鸾镜事已空,碧草寒垄情似烟。
君王一怒诸臣惊,忠良贤愚谁能辨?
一朝结冤深难解,谁知天道有循环。
我今忏悔性悟彻,照见本心仁与善。
高堂大厦孰知苦,金屏绣褥啼痕连。
云窗雾阁隐妒容,鬓云斜亸生埋怨。
锦衣玉食尝无味,红粉王孙恋嗔言。
祸因恶积福缘善,涤心洗孽仰圣贤。
盛衰消长辨分明,子孙久享在人间。”
第九十回中的对诗更是让人捧腹:
湘云道:“如此春色,岂可少了诗兴,咱们也联联诗罢。”黛玉道:好久未能结诗社了,趁着这会子佳景良时联句凑趣,倒也是乐事。我先有了三句:
春懒倚湖風,
坡秀水如蓝。
杂英覆柳渚,
湘云笑道:
我也对上了——
喧鸟满芳甸,
春色倍宜人。
黛玉笑道:
淑气愈增暖,
林花添新红。
湘云道:
径草开春灿。
诗家雅趣兴。
黛玉道:
清景晴光转,
绿柳黄未匀。
湘云道:
碧波翠堪染,
船前立蜻蜓。
黛玉道:
波中照深浅。
香風若醇酒。
湘云道:
佳苑脱尘纤,
心事近日成,
妙姻人俱欢。
这些所谓出自吴梅村的诗词,既不对仗,也不押韵,更不合平仄,稍懂古体诗词的人就会笑掉大牙,遑论与《红楼梦》的诗词相比。所谓联诗,是要先定好韵,由前面的人一般只出第一句,第二人出二三句,第三出四五句,如此类推,不可失韵出律,而联句的第二人的第一名末尾一字便是韵脚。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中李纨“便写了:一夜北风紧,自己联道: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这三句中,李纨出了首句,联了两句。第二句“飘”字限了“萧”韵,下面再联的人都得用“萧”韵,不可出韵。香菱接下来联的:“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中的结束句,也就是第四句用了“瑶”,合了“萧”韵
而鬼本中的所谓联诗,一人就出了三句,既不合韵,也出了律,不知何谓联诗,这种诗,就是当时稍读诗书的民间文人也不可能写出如此可笑的诗来,而吴梅村作为历史上的文学名人,他水平再低也不至于写出如此丢人现眼的诗词。要知道,吴梅村是以会试第一,殿试第二,荣登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之人,说这些诗词是吴梅村所写,吴梅村若能重生,必将活活气死、羞死!如此丑污的文字,说是吴梅村所作,不是在抬高吴梅村,而是在侮辱吴前辈。如果不抛出这些所谓的真本,也许吴梅村之说可称一家之说,但如此“真本”,让人觉得,吴梅村根本就没有写作《红楼梦》或《石头记》的水平。
其次,从后28后的文字来看,虽然在竭力借用《红楼梦》的文风,在文字上也刻意修饰,但文笔的低劣与现代语法与词语随处可见,无法掩饰其假本的本质。
文章中充斥着“总结”、“开支”“办法”“党派” “清廉无私,纪律严明,持法公允,小红名声大振,深得人心”等各种现代白话文,这不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也不可能是吴梅村的手笔,一看就是杜撰的内容。
其三,鬼本虽尽力模仿《红楼梦》的行文方式与语言特征,但其中却破绽百出,如前八十回中一些独特的南方方言使用频繁,而在鬼本中一处也不见。
其四、《红楼梦》是一本南北方言混杂的小说,有许多的儿化音与北方方言,即周汝昌先生所言的”北语“现象,而鬼本基本上是模仿《红楼梦》的南方方言部分,而“北语”却极为少见。
所以,文风根本不同,说是出自一人之手,恐怕没人会信。就连何莉莉也觉得不忍卒读,只好说是在抄录过程中添加了不少内容。
那么,那些是添加的,那些又不是添加的,他能不能照原本注明?或者知道多少抄录多少,为何要写成一个完整版?这样的版本可信度有多高?可见,何莉莉虽用力了,但仍不及《红楼梦》原本的水平之皮毛,只好以此来自圆其说,但这样,恰恰说明这是一个伪本,而绝非真本与原本。
三、吴雪松等人参与制造假脂批
如果说刘文夕是第一个造假本者,或是一时创作无聊所致。但吴雪松身为上海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与史鼎、何玄鹤等人合谋参与所谓的吴祖本修改出版,则是动机不良,借伪造假,为吴梅村作者说作低劣的“铁证”。
我们仅举以下几例被吴氏红学列为“铁证”的内容。
第一处是第一回的批注:“松按:吴祖本多出下面这一段文字: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風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
第二处是也是第一回的批注:“松按——吴祖本没有下面这一段文字: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風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第三处是鬼本第九十七回:
鸳鸯忙起身道:“不用了,我还有事,要回去了。姑娘口口口口。”(按:过录本脱漏几字)一径走了。
第四处是第九十八回 :
诗云:
萧萧落英皆陈迹,错认红尘堪痛惜。
王孙倏归悲風动,一片相思化欷歔。(按:最后一字被涂改不辨)
从这几处吴雪松的批注来,似乎他从何莉莉的所谓抄录本中找到了铁证,而且那一段落中少见个字均可以比对出来,这一定是见过抄录本或有抄录本的原件才可如此肯定。那说明原本在手,怎么又可以不按原本随意添加现代白话文?既然前八十回的文字与文风与程甲本或甲戌本一样,但怎么后28回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都是吴梅村所作,怎么可能是两种文风?
而另一处死结是,吴雪松可能根本就不懂古代钞本一页有多少字,《红楼梦》实体字约八十七万字,每一回约七千二百字。如果如他所说是第回只有三四页,就是按现在出版社密度最大的排版,七八千字也要三四页,也就是每页二千字左右,如果是钞本,每页写上二千字,只怕不叫钞本,只能叫墨本了。
以甲戌本为例,满页抄写一页大约360字,三四页才一千多字,按双页算,也不过2000余字。这样的抄录本怎么可能是“全本”“真本”的《红楼梦》?
而他们所说的后28回,有22。5万字,每一回有8千余字。试想,8千余字三四册怎么能抄完,便是现代印刷品也印不下来。这三四页的“真本”,怎么能说明是全本的《石头记》?而且,每回只留三四页,而108回却是完整的,这样的谎言是不是太低级了?
或者,他们“每回三四页”的说法背后,是他们有更大的阴谋。这个阴谋,就是他们正在或准备炮制假本目的是为了降低造假本的难度。因为要造百多回的钞本的假,非一日之功,而造几十页却不难,可见,这伙人正在走向犯罪的边缘。
吴雪松等人在利用何莉莉的所谓抄录本,通过造假批,进一步往吴梅村身上靠。如果说吴莉莉(刘夕文)不过是想借《红楼梦》出名,而吴雪松、史鼎等人却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术造假。制造假本以扰乱红学研究,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据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吴雪松与史鼎曾威胁何莉莉(刘夕文),要何莉莉按他的授意说话,不然就要起诉他。可见,这一切均是吴雪松等人炮制的伪本。
而网上的版权之争,更让人看到了一场狗咬狗的笑话,一名叫王晓丰,网名叫“V哥掰谎”的人一直认为鬼本是他的作品,他是吴雪松的学生,其作品被何莉莉盗用,而吴雪松与何莉莉等人却称癸酉本即使是假的,其版权也是何莉莉与金俊俊(即吴雪松),从一点上来看,他们都是为利益所争,且都承认是伪本。
四、从文物与证据学的观点来看,鬼本是个十足的伪本而不是真本。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物造假行骗的案件屡见不鲜。因为古籍钞本的价格暴涨,一字万金,一本万利的暴利,使许多人铤而走险,加之,国内没有学术造假与文物造假罪,因而,造假文物与古本是十分平常的事。而《红楼梦》的古籍与钞本更是十分珍贵,有人造假本毫不奇怪。如前段时间就有人弄出了张贵林的海归版《红楼梦》,一看目录就笑晕了不少人,此事因毫无依据,自然是不了了之。
而鬼本的标题与内容虽然进行了精心的修改,但可惜的是,他的古典文学功底亦是中学生的水平。这样的所谓修改本,从文物鉴定的角度来看,显然这是一件一眼假的假古董。一件修过的古董,可以是古董,但一件就算是见过的古董,而实物不在,再仿造的东西,即使接近原古董,但绝不可能成为古董,因为没有了它的研究价值,只能认定它是假古董。你便是有几块残片,也比假古董价值大得多。
你说这是过录本或修改本,这就不是真本了。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讲,别说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不了法律依据,就是影印件,亦不能做为证据。一个修改本或过录本,且内容又十分粗糙的本子,能作为吴梅村写作《石头记》的依据吗?同样的道理,你只要提供所谓的癸酉本几张残纸,也比后人杜撰的要有价值得多。你即使提供不了实物,拿几张照片总是可以的,但为何提供不了呢?可见这是一本十足的假本,让马未都的话来说,多看几眼都是掉价。
鬼本中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内容很多,在这里仅举几条就能分辨得清清楚楚,一个百分之百的假本,一个造假与说谎水平十分低劣的假本,没有必要多作过多分析。
假本的横行有如炒作丑凤姐,迎合了大众娱乐的低俗兴趣,是文化低俗与道德堕落的表现。但绝不是社会的主流,这种伪本与伪学更登不上大雅之堂。真善美是人类最高的追求,虽然类似鬼本的邪恶低俗作品还会出现在中国的学术与文化市场,但不过是扮演一个小丑的角色,不会被真正的红迷与学者所认同,最终必会被历史所嘲弄与抛弃。
而鬼本盛行于极少数人群中的现象,亦值得我们的深思与反省。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