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洞评】事业单位改革,谁与谁之挑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相关部委官员表态,高校公立医院或不纳入编制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前,全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3100多万在职人员;改革后全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其中约 800万是医院工作人员,高校占比较大。针对高校与公立医院的编制创新改革启动,将涉及上千万人的利益。“下半场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的编制创新改革,编外人员的安置以及高校、医院等单位取消编制管理等,目前看挑战很大。”

  即将推行的所谓事业单位改革下半场,其核心词是“编制”!说到“编制”,多年来在我们一些事业性质的基层单位,数十人的编制而实际工作人员上百人甚至数百人的情况并不鲜见。而且在各种待遇上,编内人员编外人员云泥之别!以至于,就那么一个编制名额,大家打破了头来争取,最终究竟谁能“转正”,本质上没有神马明确的规定法定条例,而归一化于三个基本法,也即,领导的看法、领导的想法、领导的说法。众所周知,所谓“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所谓“编制创新”改革都具体包括那些个内容?2015年 5月北京市《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云,对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涉及与编制管理相关的财政经费、养老保险、户籍管理、出国交流、住房补贴等,相关部门要准确把握事业单位改革总体要求,依据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但是却“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名义上之事业单位自己管理自己的编制,说白了也就不再属于神马的事业单位了。

  事业单位规模庞大,而且不同事业单之间性质差异很大,这样就对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划分为三大类,行政类、经营类、公益类。行政类是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上逐渐向行政机构的管理进行转型;经营类则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它提供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竞争,逐渐推向市场;公益一类二类,其改革主要是分类改革提高效率,而不仅仅是减轻政府负担。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则指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完全靠财政拨款,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依靠财政拨款加公共服务收费两个方面。对身处改革中的现事业单位,大家都想挤进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毫无疑问的。而对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它事业发展得好坏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完成政府规定的项目,二是通过提供社会服务并收取费用,从社会单位或市场中获得一部分资金,如果完全由财政拨款,反而不利于提高运行效率。财政拨款加公共服务收费,所谓,事业性质而企业运作,说白了也就是昔日之双轨制,“编制”名额更加的抢手了,体制决定了“权钱色”极有可能吃了碗里的还要继续吃锅里的,能运作好吗?高校、公立医院或不纳入编制管理,其讨论之焦点也在于此。

  何谓“发展”?有些人认为,发展,就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发展,就是铁路公路基本建设之钢筋水泥混凝土。城市的高楼拔地而起,很多国人认为这就是中国现代文明一种体现,但似乎很少关注高楼大夏的拔起,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变化。“该建的地方不建,不该建的地方却偏偏要劳民伤财。”高楼大厦彰显表面之文明也还不一定的,所谓跨越发展说神马,就是要跨越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城市文明不以你盖了几幢高楼大厦征得了多少土地为标准,而以在这个城市里的民众生活幸福指数,以及执政者能否站在民众福祉角度去考虑问题而真正做了公仆,等等为标准。当发展要采用暴力获取沾血金钱时,如此发展也或就有反文明之虞。十数年GGDDPP大跃进下,“铁公基”房地产之多少开发商手上沾满了拆迁户之鲜血?权钱色暴力强征高价卖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貌似财源滚滚武运长久。而其实,“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失去了神马,也不可失去了人心,失人心才是最大的损失!“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也或当是“中国梦”之一部分。“这里是乡村,我不想看到这样的发展,不想看到西萨塞克斯郡被毁掉。”多年来,以钢筋水泥混凝土为代表之低层次低产值高能耗高污染之重复建设大跃进,我们究竟是发展了,还是折腾完了子孙之环境?何谓“发展”?国富民穷不属于“发展”。甭提GGDDPP老二,即便是第一了,如果老百姓没有受益甚至反而还受害了,你之“发展”又与老百姓何干呢?

  温家宝总理昔日曾曰过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逐步减少分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而且要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如今之情形又如何呢?社会发展其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而“普遍受益”。教育医疗住房等等之基本公共服务,如今我们都做好了吗?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民生工程最基本之内容。实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公平的迫切需要。不知不觉间,改革开放已然近40个年头了,医疗改革老百姓看不起病,教育改革老百姓上不起学,住房改革老百姓住不上房,似乎依然固我。何以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如何改革?高校、公立医院或不纳入编制管理就合理了和谐了吗?俄罗斯经济总量不足我们的五分之一,却实现了全面医疗住房教育之全免费,显然,经济总量不是问题,人均经济量也不是问题,问题就在发展之顶层设计。住房,医疗,教育,这三样东西是民生之本,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刚需!试问:谁不需要住房?谁不需要看病?谁家孩子不要上学?说白了,这三样东西要把它当作阳光和空气一样给予人民!因为这是人生存最基本东西,以这三样来拉动经济和作为赚钱主要手段,对于老百姓而言,无异于是场灾难。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正在日趋严重。顶端 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此外,从教育机会到医疗保障,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整体呈现扩大趋势。日前公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出了上述判断。老百姓一辈子的积蓄可能买不起一套房,而贪官却拥有的大量房产。法大何兵曰过:废除公车,四千亿供国民免费上学。费掉公款吃喝,三千亿供全民医保。废掉公款出国,三千亿供全民社保。若此,维稳经费又可省几千亿,用于整治河道、绿化,和谐社会基本可成。。。。。。如此看来,不是能力能不能达到,而是愿意不愿意。所以,与其讨论高校以及公立医院之编制问题而扬汤止沸,还不如考虑公立高校公立医院之全免费而实现全民教育免费全民医疗免费。那样的话,所谓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也就自然不存在了。

  “下半场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的编制创新改革,编外人员的安置以及高校、医院等单位取消编制管理等,目前看挑战很大。”事业单位改革,谁与谁之挑战?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在挑战自己。眼前本放着一条现成的康庄大道偏偏不走,非要绕道而行,能不挑战吗?挑战受众“不造反为度”之极限,挑战体制内的科学合理和谐能达几成,挑战社会革命与改良赛跑,等等。而其实,只要放下既得利益,真正天下为公,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真正当人民之公仆,那里还有神马挑战?只不过顺势而为,顺应潮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