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从什么时候就开始“乱”了无从追朔。这个“乱”不是指你一时的烦恼。是说,你从一出生就开始哭啊喊啊要这要那一直到死要的那些东西放不下死不瞑目的那种“乱”!听高僧大德说那个“乱”既是“心癖”。由于有了心癖,万事都放不下,所以,在当代精神极度污染的条件下得道的人可以说没有了。如果说有,都在深山老林里不和我们俗人照面我们见不到他们就说没有了。
  什么时候的人没有“心癖”呢?还是高僧大德说,是在上古天真的时代,那是一个感性的世界。我想象,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
  蓝天白云,极新鲜的空气,静谧的原野,简单的物资,单纯的环境。所以这世界入目投影到心的影像也是极纯洁单纯的。人们会时常会定格在了无所住的境界中。那时候真是“有情非情同时成道,山川草木悉皆是佛”。
  后来,人们怎么就变的那么复杂起来?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东家长了,李家短了。你的多了,我的少了。然后就进化出更恶劣更复杂更残酷的行径。你想,那心还静得下来吗?本来一颗心干干净净,在这尘世间滚来滚去,那罪孽一层一层地包裹上去,打不开,揭不掉,形成了“心癖”,有了“心癖”就有了分别。有了分别就有了“贪、嗔、痴、慢、疑”的偏离心。当恐怖、愤怒、憎恨、嫉妒等等超过人们可以容忍的范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目前我们人类正处在这样的乱象之中。乱源就是——心癖。
  人类本来的精神趋向是更安全、安定、欢愉、善良、友好、同存共荣的。我们需要宁静的心灵,这种向善的人格趋向是不变的。
  怎样消除“心癖”,把那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沉重的心解放出来从此回归“真如”走出迷惑是一个千难万难的历程。
  我们必须努力,使混浊的精神变的清澈。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把握好瞬间的偏离心(贪、嗔、痴、慢、疑等等)。偏离心会在不自觉的瞬间产生,我们高度警惕它,也就是要“时刻反照由于‘心癖’产生的浮游观念的扩散现象,即刻切舍。”回到我们清净如一的心灵。
  有一句话叫浮想联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自己,也就是反照自己,思绪就想长江水源源不断的流淌,我们能让它不再流淌吗?
  ——不能!
  如果能就枯了。
  但是,我们能反照,能观察到自己思绪的流动。我们原来的那个……,怎么说呢,原来的那个“心”是不动的。只要原来那个“心”不住,也就是不跟着思绪上下翻飞任意扩散,我们就把握了消除偏离心的主动权。我们就可以做到心住如一。是否可得“自在”,要看我们下多大功夫了。
  师兄说:镜子上会经常落满灰尘所以要经常擦一擦。这是一个层次。
  师弟说:本来没有镜子,擦什么灰尘啊。这又是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