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的原意就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实际上文艺复兴作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其含义还要宽广得多。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群星争艳、人才济济的光辉时代。文艺复兴最早源于意大利。意大利在当时的欧洲已经率先完成了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阶级准备、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其核心是《人乃万物之本》,主张以个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人文主义者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个性与人权,主张个性自由,反对天主教的神权;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
  第一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1、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开端

  乔托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乔托的壁画虽然大多是圣经题材,但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来理解它们,并按照现实生活的人物来表现宗教故事。

  《逃亡埃及》,好象是一幅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是发生在一家普通农户家中的故事,一点也没有宗教的神秘感。为了表现真实的生活场面,乔托开始探索写实的技巧,第一次按照自然的法则拉开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并有了初步的透视关系。

  《哀悼基督》围绕着从十字架上解下的基督遗体、哀恸基督死亡的场景。采用自然而又强烈的效果让圣母的脸靠近基督。流露浓烈、深挚情感。。乔托史无前例地把人类的悲伤与悲剧巧妙地植入作品中。

  乔托绘画的创新意义,在于发明了一套直接观察自然,以再现客观现实的绘画实验方法,开创了绘画早期的科学时代。他所塑造的宗教人物犹如雕像般的浑厚,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世俗男女,不再是中世纪的幽灵;在画面艺术处理方面,力求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效果,空间具有空气感和深度感,画中形象具有体积感和量感;在人物安排上,善于突出主体形象,具有视觉的吸引力,这种艺术处理的方法,成为后来欧洲绘画的典范。乔托是公认的使西方美术摆脱中世纪美术程式的第一人,从而成为开创写实画风的鼻祖,被誉为欧洲近代绘画之父。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美术

  15世纪的佛罗伦萨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马萨乔(1401—1428)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马萨乔的艺术原则,不仅成为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遵循的典范,也对欧洲美术史上的现实主义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乐园》解剖结构准确,并利用斜射的光线,以明暗法描绘出裸体的男女,色调分明,再通过悲哀的动态和痛苦的表情,烘托了画面悲剧性的气氛。

  僧侣画家佛拉·安基利科善于用细腻恬静的笔调,轻快透明的色彩来表现人物和环境。安基利科的《受胎告知》,为佛罗伦萨圣马可修道院祭坛画,画面纯洁温馨。

  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波提切利注重用线造型,强调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作品多取材于文学作品和古代神话传说,不再用宗教题材,能更自由地抒发个性和世俗感情。其名作《维纳斯的诞生》充满柔情的诗意,尽情表达了画家对美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画中维纳斯站在一只贝壳上,从海中升起,飄飞在一阵洒落的玫瑰花中的风神,將贝壳吹拂到岸上。四季女神展开了一件紫色斗篷,迎接正要上岸的維納斯。

  3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美术

  达·芬奇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才不限于艺术,在数学、机械工程、医学、地质学等方面都有所反映。达·芬奇不仅学会了绘画雕刻的技巧,还热衷于科学研究。《最后的晚餐》通过象征真理的耶稣和象征邪恶的犹大之间的戏剧性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蒙娜丽莎》通过一个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于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米开朗基罗走的是和达·芬奇不同的道路,不象达·芬奇那样充满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上倾注于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

  《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米开朗基罗创作的西斯庭礼拜堂天顶画《创世纪》,在画中同样是通过神的题材体现人的伟力。祭坛画《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晚年的重要作品,花费了6年时间,画于西斯庭礼拜堂,这件宏伟的作品是米开朗基罗对人生的总结,也是对当代历史的裁判拉斐尔的画面上始终洋溢着的明净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和宁静而优雅的节奏感。

  《雅典学院》中,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罗马和当代意大利五十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笃信人类智能的和谐、并对人类智能的赞美。《雅典学院》唱出了人类的自觉和理智的赞歌。它歌颂的是人类对智慧和对真理的追求,赞美的是人类生机勃勃的、壮丽辉煌的创造之光。

  拉斐尔是描绘女性形象的大师,他笔下的圣母是美丽的平民妇女的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慈爱、善良、温顺的高尚品质,最有名的是《西斯庭圣母》,这幅画象一首优美的颂歌,将圣母的端庄和世俗的爱融为一体。

  米开朗基罗艺术中的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出现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映,他的艺术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拉斐尔与米开朗基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以优美的、诗一般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他对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之一。而达·芬奇的作品充满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

  4威尼斯画派

  威尼斯在15世纪成为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商业中心,实行贵族共和制政体,整个城市充满了繁华的世俗气氛,到15世纪后半期美术题材就从宗教转向了世俗。湛蓝的海水与东方商船绚烂的色彩交相辉映,使这儿的艺术家对色彩特别敏感,世俗的题材使他们把目光转向美丽的自然风光,舒适豪华的生活也带来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这一切都使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演奏了一段华丽的终曲。

  乔尔乔纳是威尼斯画派全盛时期的人物。虽然他不幸早逝,但凭借非凡的天才开创了一代画风。《田园合奏》由优美的田园景色以及两个穿衣服的男子和两个裸女所构成的。是一曲美丽的大自然和对幸福的人生的赞歌。

  《睡着的维纳斯》开创了西方绘画中历久不衰的一个题材:裸体的躺卧着的女神像。以维纳斯入画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一个充分体现,自15世纪后期以来即成为新美术中最受欢迎的题材。提香和乔尔乔纳是同学。提香的作品不象乔尔乔纳那样抒情和宁静,而是显得壮丽、热情和富于想象,色彩强烈、用笔奔放。

  《天上的爱和人间的爱》,是提香的成名作。《乌尔宾诺的维纳斯》中,提香以一个放荡少妇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威尼斯人生活方式的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提香的现实主义艺术观。丁托列托在威尼斯画派中别具一格,他的艺术理想是“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他的画也是具有规模宏大的构图,复杂激烈的人物动态,和异乎寻常的透视角度。不大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主要关心的是画面效果。《圣马可的奇迹》是丁托列托早期的代表作品。《银河的起源》是丁托列托最著名的作品

  第二节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祭坛画,是画在木板上安置在教堂圣坛前面的画,类似可以折叠的屏风画。胡伯特·凡·埃克和扬·凡·埃克兄弟创作的《根特祭坛画》是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作。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用极其细腻的笔调,逼真地刻画了年轻夫妇肖像,尤其对室内的陈设,包括墙上、房顶的装饰,描绘得一丝不苟,显示了深厚的功力。博斯博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尼德兰绘画中独树一帜。博斯是一位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其作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前夜人民群众反对天主教、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博斯通过幻想的漫画式形象,如老鼠、猴子、妖魔鬼怪或半人半兽影射诸如天主教主教、高级僧侣、神学家、封建主等人物,对他们进行了辛辣讽刺。这些形象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又和艺术家本人的幻想相结合,写实与浪漫的表现手法结合,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是他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圣安东尼的诱惑》是博斯的代表作。画家画了满幅离奇古怪的各种动物、人物、半人半兽的怪物,借以影射天主教会、教士的虚伪。老彼得·勃鲁盖尔老彼得·勃鲁盖尔的艺术产生于尼德兰革命酝酿和爆发时期。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他与人民共呼吸,同战斗,作品中充满热情地塑造了许多农民的形象。

  《农民舞蹈》是一幅风俗画,描绘的是一群农民在乡村空地上跳着笨拙的舞蹈。人物形象天真、纯朴、憨厚,性格豪迈、乐观,是一群饱经风霜、受尽压迫的农民肖像画。

  勃鲁盖尔在发展尼德兰独立的风景画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喜欢选取全景式构图,描绘尼德兰美丽纯朴的田园景色,具有开阔的意境。在尼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者如火如荼的斗争中,勃鲁盖尔创作了《伯利恒的户口调查》、《伯利恒的婴儿虐杀》等作品,暗示了西班牙军队在尼德兰横行暴敛、残酷屠杀的情景。

  《绞刑架下的舞蹈》表现了尼德兰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西班牙统治者残酷屠杀的鄙视与嘲讽。《伯利恒的户口调查》借圣经题材抨击西班牙士兵任意镇压人民的暴行。《盲人的寓言》渗透着对尼德兰革命的失望和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具有人生和社会的普遍意义。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第三节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15世纪至16世纪,德国社会矛盾的极端尖锐,终于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与伟大的农民战争。在强有力的社会风暴冲击下,德国的文艺复兴美术达到极盛时期。肖像画与风景画开始作为独立画种出现,特别是版画达到了当时欧洲的最高水准。

  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不仅是油画家还是铜版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在建筑与绘画理论方面都有著作出版。他的作品中充满人文主义精神,即使在宗教画中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塑造了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丢勒还精心创作了数幅自画像及德国当代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画刻画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物,他们意志坚强充满自信,同时具有日耳曼人严峻、刚毅的性格特征。《戴手套的自画像》是丢勒著名的自画像

  小汉斯·霍尔拜因早年随父学画,后来成为英国国王的宫廷画家。他是那个时代北欧最伟大的肖像画家,其作品表现了描绘对象的高贵、静穆与专注。《大使们》(又名《两个外交家》)是其代表作。

  第四节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格列柯。格列柯本来名字是多米尼加·泰奥托科普利,由于他来自希腊的克里特岛,故人送绰号格列柯,意即希腊人。

  格列柯作品中经常反映出苦闷、沉思、怀疑、骚动不安的情调。他不满意西班牙的上层社会,但又无法从贵族的圈子里走出去和下层人民接触。他用一双悲剧的眼睛注视着现实,他笔下的人物和风景常常是变形的,这正是他激动不安的心情的反映。《奥尔加斯伯爵的下葬》是他的重要作品。

  第五节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枫丹白露画派

  1530年前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巴黎近郊的枫丹白露扩建行宫,聘请意大利艺术家罗索、普里马蒂乔等人参加了装饰布置。他们在法国画家古尚、卡隆和雕塑家古戎等人的合作下,融汇当地的哥特式传统,在宫廷内外形成很强的艺术潮流。从而形成了盛极一时的枫丹白露画派。他们注重线条韵味,追求技艺的精巧完美,具有浓厚的贵族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