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电子面单背后的“阳谋”
文章目录
拼多多这一次又在315来临之际自编自导将自己点亮。3月8日,《拼多多商家服务》官方公号发布文章,在推广旗下电子面单时提到:“即从现在开始到3月31日,100使用拼多多电子面单的订单,可免除虚假发货的流量处罚。这一骚操作被用户解读为,“拼多多为了推广电子面单在鼓励商家刷单”。
平台刷单、虚假发货践踏市场交易公平。对于商家来说,只要有人不遵守平台规则,其他人就会吃亏,恶意竞争就这么形成;对于消费者来说,刷单形成的数据并非真实购买信息,消费者也会失去参考价值。作为平台管理方,短视者起初看不到刷单的危害,毕竟平台的体量大,时间久了,平台的信誉度就会大打折扣,这正是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的典型案例。因此,平台为了良性发展,都会加大力度打击虚假刷单。例如拼多多之前的办法就是“流量处罚”(不再提供流量支撑),或者赔付消费者5——100元门槛券等等。而事实上,刷单屡禁不止,已经形成一条完美的“灰黑产”利益链条,这就是刷单大行其道的原因。这些年,平台对刷单打击的力度越来越大,而刷单越过监管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还没有一家平台敢牛逼到推出一项措施,一劳永逸解决刷单顽疾。
拼多多顶不住舆论压力,解释为电子面单使用之后,功能太强大了,商家和用户的“虚假举证”都不是问题,“流量处罚”也就退出历史舞台。
就佩服拼多多这种自信,一个小动作就能与历史挂钩。如果平台不是有如此高的美誉度,产品功能足够完善,用户体验超级棒,消费者几乎零投诉,它敢有这种自信么?而事实恰好相反。拼多多建立起来的自信和自身“刷一刷”成长经历捆绑在一起。搜索“拼多多与刷单”的关键字,网上一堆攻略,他们都在指导商家和用户如何更巧妙的刷单,如何让刷单者分一杯羹。
这也和拼多多的商家运营环境和销售策略相关。商家打着拼团9。9元的商品价格来吸引消费,这是一个噱头,拼团的人数越多,商品的价格会越低。商家通过销量来降低运营成本。除了商品价格,销量成为商家对外营销最好的方式。商家与商家之间为了竞争,明争暗斗使下刷单的小伎俩,逃避下监管,或者说平台抱着“水至清则无鱼”的管理哲学,睁着眼闭一只眼是最好的态度,这也算放水养鱼,等鱼长大了再宰割。在平台某些部门看来,他们也承担着销售业绩与奖金挂钩,他们乐于看到商家因刷单带来的平台业绩提升,让平台在短时间创造更多的销售纪录。刷单背后利益错综复杂,它只是单项抛弃消费者,或者让消费者在云里雾里之间跟随虚假交易完成购物。这不正是“刷一刷,更健康”。
为什么拼多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义无反顾推行电子面单。表面上是来治理刷单,让商家在第三方的系统当中选择快递公司,快递公司出具电子面单,让交易更透明。而实际上,这是平台打出组合拳的第一步,目前拼多多的很多商家就反馈,拼多多正在逼着商家“二选一”,做排它性选择快递公司,否则商家没法发货。拼多多只有把发行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才会有更多利益空间,壮大的平台也就有了更大“野心”。只是这样,商家也就失去了选择竞争。
这一点都不奇怪,稍稍理下拼多多的发展脉络,他的壮大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铺好的路帮助他成长,没想到巨人的精华没有学到,反而把各种糟粕都发扬光大。这不就是典型的种下龙种,收获了跳蚤。短短这三年,拼多多上市被各种企业侵权投诉,拼多多售卖各种违禁品……它三番五次被约谈,然后不断许下各种华丽承诺不停整改下架商品……虱子多了不怕痒,拼多多在整改当中茁壮成长,玩的手段更加高明。这种典型的人格分裂,恐怕连商家和消费者都无所适从吧?
歌手林俊杰唱过一首歌《曹操》,歌词是“曹操不啰唆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尔虞我诈是三国”。拼多多有崛起之势,它在推广电子面单上没有啰嗦,阳谋之下有更大的野心。只不过,这背后都是以商家和消费者为利益牺牲为代价。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