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整改方案中,出现对大同、运城等其他城市的要求;大同市水污染防治相关方案中,照抄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5月6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向山西省反馈“回头看”督察情况指出,山西省多地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重视不够,整改方案照抄照搬,形式主义问题突出,甚至只是“喊口号”“刷标语”,失职失责明显。
  整改,本来是对过去工作不力的一种改进,却连整改方案都抄袭,这已然是错上加错。让人诧异的是,这些整改方案是递交给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如果面向这个级别的整改方案也“照抄不误”,就很难不让人联想:更低级别的整改方案,乃至其他领域的文件、材料,是否也同样深陷抄袭的泥潭?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些抄袭方案被发现,并不是与现实整改不符,而纯粹是在文字上就自露马脚。因此,在对作假行为问责的同时,如此把整改方案不当回事,乃至不惮于“被揭穿”的“麻木”做派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治理心态,同样应予深究。
  这次因抄袭被点名的太原、晋中、长治等地市,都是山西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城市。这些城市的大气防治要一步到位显然也不切实际,但是,一如不加掩饰的抄袭所表明的,观念态度上的消极倾向,却很难被理解。
  连整改方案都是一大抄,实际整改效果当然不容高估,可如此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架势,到底问题出在哪?是环保问责力度不够,还是激励机制不足?该追责的要严肃追责,该纠偏的考核也要及时纠偏,只有对症下药,才能避免一些地方再拿着抄袭的方案来糊弄督察。
  环保治理和督察推进到当前阶段,一定程度上也算进入了深水区,一些重污染城市成了必须攻克的难点。这个阶段,既要突出重点,加大针对性的监督、问责,也要警惕一些地方因为治理进度不前、任务重,而产生“虱子多了不怕痒”的麻木心态,滋生懈怠情绪,对治理和整改失去信心和敬畏。 
  生态环保的整改是一个试金石,一个地方是真心实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仅仅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成一句口号,看看整改效果便知真假。环保整改必然要动许多人的奶酪。但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因此必须痛下决心,刀刃向内,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触碰利益固化的藩篱。
   明确指出,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全国各地应该把此次事件的处理作为契机,敢于直面问题,诚心解决问题,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执政理念真正入脑入心,敢于触动环保领域的利益奶酪,用工作实效去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