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和北京有两小时时差,这让42岁的亚力买买提 ?马合苏看球更加方便。深夜,他整宿守在电视前,并和许多国人一样发出“怎么就没我们中国队”的惋惜。和看惯国足的我们相比,他更有抱怨的资格。他执教的乌鲁木齐第五小学足球队,已经连续三届称霸国际青少年足球联赛。
  在中国,这原本是应被热炒的新闻。然而,和深藏在乌鲁木齐小巷的球队母校一样,亚力和他的小球员们少为人知。他们默默地奔跑、射门、夺冠,世界只剩下一片绿茵。20年来,亚力带领着一拨又一拨维吾尔族和汉族少年,奔跑在球场上。他希望有一天,孩子们能跑进更大的舞台。
  一件是身上的德国队球衣,那是他去德国拜仁慕尼黑学习时,朋友送他的礼物。一个就是学校建成不久的塑胶足球场,亚力开心地说,“我领着孩子们踢了20年,终于换来一个这么好的球场”。
  虽然在大城市,小学有个塑胶足球场并不稀罕,但亚力总觉得不同。每次踩在新球场的草坪上,他总感觉斗志昂扬,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球场上,一群孩子正在奔跑训练。一群男孩中,夹着一个有些瘦弱的小姑娘。小姑娘穿梭在男孩的世界中,盘带、过人、起脚、射门,动作很职业。
  小姑娘今年14岁,名叫艾柯黛 ?艾力。去年这个时候,因为主教练亚力写下的“保证书”,艾柯黛被国际青少年足球联赛组委会破例允许作为首发球员,和男队员一起登场比赛。这在所有的比赛中都极为罕见。
  艾柯黛没辜负教练的信任,那场球,新疆孩子们战胜了韩国国家少年队。一场大胜:7比0。
  艾柯黛的家位于新疆火车站旁的棚户区,火车的轰隆声每天都会一如既往地打破清晨的宁静。自从两年前来到乌鲁木齐踢球,艾柯黛的家就是这间租金只有几百块钱的老旧平房。与维吾尔传统观念不同,为了培养女孩踢球,父母放下了老家吐鲁番的田地,一起搬到乌鲁木齐——爸爸开黑出租,妈妈则做起了环卫工人。
  一切都那个为了足球梦。来乌鲁木齐之前,艾柯黛已经被誉为吐鲁番的“足球皇后”。当然,她选择加盟五小,也有家族的因素。如同马尔蒂尼选择米兰,克鲁伊夫选择巴萨一样,艾柯黛的表哥是“五小”的守门员教练,舅舅则在1987年代表“五小”去北京去打过比赛。
  加盟五小后,亚力曾想让艾柯黛继续和女孩一起踢球,但艾柯黛却始终不愿意。她看过一部讲述新疆少年足球的电影《买买提的2008》。她想成为影片里的米娜尔——一个和男生一起踢球的女球员。
  如愿以偿后,艾柯黛成为球场上欢快的精灵。看完世界杯阿根廷的比赛后,她偷偷告诉记者,她虽然喜欢C罗,但其实也喜欢梅西。这是仅有的心事流露,除此之外,大部分问题,她总是用腼腆的微笑作答。
  小姑娘其实心事很重。在曾拍摄《新疆乌拉》的摄影师张新民眼中,艾柯黛是个沉默而倔强的女孩。张新民记得,艾柯黛一度排斥他的采访。直到他用一句话打动了她:“贫穷没什么丢人的,我以前家里比你家还穷。”
  足球成为小姑娘摆脱贫穷的希望所在,她和家人都对此深信不疑。艾柯黛的表哥说,艾柯黛早晚有一天会踢进国家队,靠足球养活起自己的家庭。而小姑娘自己在网络上的签名则写道:我的未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