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18 日,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发布《中国青少年用眼数据行为大数据报告》,依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品! 云夹!,27 个月内对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7 大区域,22911 名6 17 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进行用眼行为数据搜集,获取了1。8 亿条有效数据。


  2018橘洲视光国际论坛现场高朋满座,来自北美、欧洲、澳洲以及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名专家、学者参会。

  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 亿。7~12 岁小学生、13~15 岁初中生、16~18 岁高中生及19~22 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74。4、83。3 和87。7。作为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的国家,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
  新闻发布会现场

  《大数据报告》显示,目前仅有45。4%的学生用眼距离大于一尺,28。3%的学生用眼距离甚至低于20cm;83。2%的学生单次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长超过40 分钟,其中超过120 分钟的占到53。5%。

  随着年龄的变化,仅有6 9 岁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长达到1 小时,10 17 岁的学生活动时长均不足1 小时,且年龄层越大,户外活动时长越少;标准用眼角度为±5° 以内(保持上半身直立、目光直视的正确坐姿),但多数的学生在1 天的用眼行为中,98。3 的用眼角度时间在±0 15° 之间,1。7 的用眼角度时间超过±15°,属危险用眼行为;33。7%的学生在环境光照不足200lux 下用眼(标准用眼光照环境:室内除房间正常光源外,还需补充一个台灯光源),易造成眼睛的负担,引起近视的发生发展。

  此外,《大数据报告》还呈现出一些地域特征和城市差异。一二线城市学生比其他城市学生用眼距离更近、用眼时间更长,阅读环境光照更好,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其他城市学生,不如竞争较大的一二线城市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长。在周六日,学生用眼距离比在校期间更近、阅读环境光照更暗、户外活动时间更少。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

  ! 一二线城市的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比其他城市学生更长、在家用眼习惯更差,这些大数据用眼行为特征和传统认知还是有一些差异。!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吕帆教授表示,根据这些青少年用眼行为的地域、城市差异,可以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地域化地落实国家近视防控工作,可以帮助父母更有针对性的采取行动,从而更科学地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表示,通过对庞大的青少年用眼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看到了青少年近视和这些行为因素之间的关联,以及青少年用眼行为的地域差异,根据这些结论可以从孩子的用眼距离、用眼时长、用眼时环境光照的强度、户外活动时长和用眼角度这五个维度,更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近视发生、发展的方案,从而更科学的防控近视。


  爱尔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
  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

  一、青少年儿童近视预防
  爱尔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通过定期带孩子做双眼视功能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和使用爱尔智能护眼“云夹”技术督导孩子用眼习惯等举。措,动态跟踪孩子视力发育情况,及时干预孩子近视的发生。




  二、青少年儿童近视控制
  爱尔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执行严谨医学验配流程:由爱尔视光师(国家三级以上)严格操作电脑验光、散瞳验光、双眼平衡、双眼视功能检查等十多项医学验光检查,保证验光精准,找出孩子近视形成成因,从而量“眼”定制最佳的近视控制方案。

  ① 爱尔医学验光配镜:
  普遍矫正孩子近视的科学方法囊括将近十项的医学验光检查流程提供精准依据的数据,为每一位孩子验配出戴得舒适、精准矫正近视的眼镜。


  ② 爱尔角膜塑形术(美国最新数字化物理矫正、控制青少年近视技术)


  ③ 每月举办“我是眼科小医生”职业亲子体验活动
  孩子穿上白大褂,化身小小眼科医生,为家长检查眼睛;国际近视研究学者现场为孩子近视防控支招,寓教于乐,让家长和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收获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