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来,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给国人和西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对它作出何种价值评判,这种对荣誉的尊重和对死亡的蔑视无疑是人类精神中的一份宝贵的财富。国人每每感叹之,仇恨之,反过来中国人也会问,中国人为何如此懦弱 ?
  
   但是,倘若你读读 《史记》,读读《左传》,你便会知道,武士道实在是中国人的一份精神遗产。我们只听说过西人为爱情、为家族的荣誉而决斗至死,却很少听他们提及因未能完成军事任务而必得谢罪自杀。其实,武士道精神是儒家伦理的产物,在西方,家从而国的地位从来没有象在中国那样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从而忠君、忠于家国的观念也就永远不会象在东方那样根深蒂固。
  
   楚国名将子玉战败,按当时的习惯和法律,他必须自杀谢罪,但他却拖延着向国都回师,以期望楚王的特赦令能及时送来。在离城不远的地方,他绝望了,终于自杀。汉代名将李广仅仅因为不能克服的客观原因而延误了会师时间,便自杀。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社会观念的要求,正象后来的日本武士一样,因过失而不愿自杀的武士是家族的污点,家族在社会上将难以生存,这种自杀除了个人荣誉的压力外,有时更多地是出于对父母、子女,从而一个姓氏的荣誉与利益的考虑,而法律更强化了这种观念。由此推之,在汉以前因未完成军事任务而自杀的真是不计其数。而整个社会游侠之风更是盛行,不必提战国的四大刺客,单是两汉间各王侯百官养的武士,便难以计数。汉武的西域远征军,每每征集长安的市井少年,以几万人之师,攻城割地,远驱匈奴,近据丝绸之路。据当时人记载,匈奴无汉人的兵器时,汉兵往往一人抵五个胡兵;有了汉人兵器,汉兵仍能以一敌三,大汉民之剽悍,实在是后来人所不能及。
  
   武士道在中国本土的趋于消失,至宋时的文人集团大行其道,实在是一个历史的迷团,而它终随儒学东渡日本,反成了大和民族的精神遗产,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同时,春秋时的六艺是包含射箭与驾驶战车的,孔子更是一个文武双修的儒者,据历史记载,其力大无比,能“叩关”,从什么时候起,手无缚鸡之力成了文人的特征,真是一个让人不肯甘心的话题。
  
   那些喊着“我大元”“我满清”的人到时又会加上一个“我大日本”什么 ?亡国不是耻辱倒成了光荣?!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建造长城,北逐匈奴,称霸天下的那个汉族和现在的支那人没有任何联系!!!汉族的精神早就死了。 为了统一莫非就要迎外以安内?为什么不是自己去征战天下?我们需要统一,但是要我们去统一,而不是被人统一。强汉的进取,大唐的自信到哪里去了! 儒家的王道只可用于治世,岂可用于外交?道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根本就是一群太平犬!统一天下者唯有法家! 我来问你,前日许的蒙古来统一,昨日又引得建州做主,那么明日为何又不可让美夷,欧狄,倭寇做一回家长呢?现在的人,提起蒙古军西征,那可真是两眼放光,只差双膝下跪,对着成吉思汗顶礼膜拜了。殊不知人家当你是什么?四等南蛮罢了,唯一的用途就是炸出人油拿来攻城!原来做得马路大也是一件十分快意之事啊。
  
   诸君对着当年西欧,中东,日本抗蒙的友军更是大加鞭笞,简直就是一副 “敢犯我大蒙元天威者虽远必诛的架势”!可惜人家不领情,该走的还是要走;剩下些人不还放了话吗,“……你们中国人要敢侵犯蒙古国,我们就采用炸毁三峡大坝的超限战。…… 蒙古国永远是蒙古族人心灵的归宿。……”真主保佑,拉丹可以去那里避难了。也还是这些人,满清国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脑袋后面的直肠割掉了,心里面的辫子还留着。人家主子都是一碗面就获得新生了,奴才们却还要投水自尽表示忠诚(王国维)。新世纪的阳光晒了一年多,二月河的清流不断,看来不统一发型那个老匹夫是不肯善罢甘休了,哼哼……妈妈桑琼瑶一句quot ;宽恕是最大的美德quot ;毒害了多少国家的未来?有人曾说琼瑶的东西本来就是毒草,还把它当真就更无聊,我看不尽然。quot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quot ;这可是有头有脸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拥有美德的支那人的确就宽恕了日本!!!岂止原谅,妈妈桑的乖女儿赵慰安身批quot ;武运长久quot ;旗子昂然现世,简直就是全身心奉仕!
  
   说了这么多,需要申明一二:本帖并不针对上文提到的满蒙等族,只是就事论事。其二,我一再的使用“支那”这个词,因为以现在很多国人的精神面貌,只能是玷污了“中华”二字! 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兴衰决定了中华的荣辱。绝大多数的汉人已经失去了进取,自尊,自信这些真正的美德,剩下的只有自卑,奴性和内讧,他们不配炎黄世胄这个荣誉的名称。
  
   二十世纪初一位访问过中国的日本人写到,他在中国人脸上看不到西方人和日本人脸上所常有的野兽的特征。他写这话大约有恭维中国人很文明的意思。但鲁迅先生读了后却并无被恭维的感觉。他说的确中国人脸上没有野兽的特征,但有家畜的特征。
  
   家畜的特征 就是成了清国奴的中国人特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