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对一个人的影响
文章目录
最近,有一条新闻让我很不舒服。一个女孩被继母虐待,父亲说:打是因为教育她!!!lt ;brgt ; 这是家暴的一种,现在家暴越来越多的是长辈对晚辈,而非是夫妻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暴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新闻上,或许以前网络不发达,没有暴露出来,但是现在家暴的新闻不断的出现,让人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暴这个词。lt ;brgt ; 知乎上,一些脱离了家暴关系的女性,在分享时说:家暴这件事,如果你忍了一次,以后只会越来越严重。事实的确如此。新闻中的女孩虽然是未成年,但是承受很多,一直不敢发声,也许是怕,也许是习惯了但是这个继母扮演的施虐者,却是“锲而不舍”的习惯。我们看到的其他的施虐者往往都是有“故事”的。lt ;brgt ; 一个人会变成家暴关系中的“施虐者”,其背后一定有很多心理因素,而这些因素,绝不是靠忍或者反抗就能解决的。lt ;brgt ; 很多家暴关系中的“施虐者”,往往成长于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lt ;brgt ; 并且,他们通常是受虐的一方。lt ;brgt ; 为什么“受虐者”长大后,反而成了“施虐者”呢?lt ;brgt ; 网上有个和家暴有关的视频,视频中记录了“被家暴”后的孩子成年时的状态。lt ;brgt ; 其中一个帅气的小伙儿说,他上初一时,他爸爸在大年三十那天,一刀砍在他手臂上,然后把他赶出了家门。他到了网吧才发现,毛衣和血液凝在了一起。lt ;brgt ; 因为视频中,会用红颜料来标记他们当初受伤的地方,所以整个视频看下来,简直是触目惊心。lt ;brgt ; 小伙说,他后来学会了反抗,发生矛盾时,他和爸爸相互对打。lt ;brgt ; 他也谈到了这件事对他情绪上的影响,他说他容易暴躁,心里会有施虐倾向。血淋淋的爆头场景,会给他一种打击的畅快感。lt ;brgt ; 看到这个新闻,是不是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继母的施虐行为,可能是愤怒,可能是不喜欢,但我想更多是多她的家人学会的。lt ;brgt ; 儿童习得暴力行为的原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曾做过一个实验。lt ;brgt ; 研究者从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中,各挑选了36名男孩和女孩,并分成三个组。lt ;brgt ; 其中,有一组儿童会观察成人对波比娃娃施暴的场面。lt ;brgt ; 那个人会坐在波比娃娃身上,然后反复击打它的鼻子,又把它抛向空中,并在房间里踢来踢去。lt ;brgt ; 一边踢,一边谩骂,暴力场面持续10分钟后,实验者会把孩子带走。lt ;brgt ; 最后,所有参与实验的孩子,会被带进一个放置了攻击性玩具的活动室。lt ;brgt ; 研究人员等着孩子们对此作出反应。lt ;brgt ; 实验发现,那些观察过暴力行为的孩子,其攻击性,远高于别的孩子。lt ;brgt ; 班杜拉相信,当成人在儿童面前施暴时,就等于在给儿童传达这样的信息:暴力是被允许的。lt ;brgt ; 因此,儿童自身对攻击倾向的抑制,就会减少。lt ;brgt ; 当一个孩子成长于家暴环境中时,他每次挨打,都会加深一个信念: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lt ;brgt ; 如果这个想法在他今后的成长中,没有得到修正,他就会从“受虐者”逐渐变成“施虐者”。lt ;brgt ; 在精神分析中,我们把这个叫做认同。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向施暴者认同。他们认同了施暴者的力量感,并相信,这种力量可以帮他们改变“受虐”的命运。lt ;brgt ; 豆瓣上,一个从小生活在家暴环境中的女孩,倾诉了这样一段经历。lt ;brgt ; 她生长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而她母亲又是典型的家庭妇女,对于家暴,她母亲在外人面前只字不提。小时候,她看到父亲打母亲,会冲上去阻拦,所以她也会因此被打。她憎恨自己的软弱,更憎恨母亲的不反抗。每次被打后,母亲总说:“忍忍吧,好好过日子。”母亲的忍耐,让她看不到希望,于是,她计划杀掉父亲。同时,她又担心谋杀不成功,反倒把自己搭了进去。所以,她跟母亲商量说,她们联合起来,一起杀掉父亲。可母亲马上制止了她,并强制要求她以后不许说这种话。lt ;brgt ; 无奈之下,她只能游说他们离婚。她花了三年的时间,成功地让父母离婚了。而这时,她才14岁。lt ;brgt ; 她说:小时候我被人欺负,长大后,我就想欺负别人。因为这样会显得我很厉害,同时,别人也不敢欺负我了。这句话,恰恰符合“施虐者”的想法。因为他们心里会有一个扭曲的价值观,也就是“如果别人怕我,就不敢伤害我。”可怎样让别人怕自己呢?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们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越暴力,他们越怕我。所以,当他们施暴时,他们能从别人恐惧的目光中,找到安全感,而安全感,又是一个人的底层需求,所以,在缺少心理干预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克服自己的施暴行为。当他们一次次对别人施暴,想让自己变强,想除掉内心深处,那个脆弱的自己时,他们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们真正恐惧的,其实是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那个弱小的自己曾被人攻击过,打压过,甚至差点死掉。而现在,他缩在角落里,遍体鳞伤。他等着被人理解、接纳和疗愈,然而使用暴力,却不可能做到这些。施暴不会让一个人变强,那些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正是因为不够强大,所以才要用力量,来证明自己的强大。lt ;brgt ; 我们看到家暴,不应该坐以待毙,不能当成习惯,我们应该勇敢的说不!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