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乡土人才,建新好农村
文章目录
“好年华当遇真知己”,人才需要好的政策支持,而社会的进步也需要大量的人才在各种领域的建设。现今人才兴国、人才强国是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从党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中的人才工作部分可以看出,人才在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人才对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支撑力,特别是在如今的“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
让乡土人才留得下,要创新思想、建立健全引进体制。人才兴、则乡村兴。引进乡土人才,要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决破除唯论文论、唯职称论、唯学历论、唯奖项论等诸如此类的狭隘思想和评价方式,要加强建设实干型人才的引进机制,注重管理、理论型人才和实干型人才的搭配使用,以发挥最大的人才红利。目前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实际上乡村建设能人很多都是“泥腿子”出身的实干型农机人才,难以在论文、学历等方面有较高水平,不健全的人才引进机制就会导致流失一批真正了解农村情况、从田野乡间培养培养出来的实用性人才。所以要创新思想,要把乡土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引进体制,在技术支持、职称评定、发展晋升上给予倾斜和突破,可以突破以往常见的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模式,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生产经营能人当中挖掘培养致富能手,通过“企业加乡土人才加农户”等乡村经济发展模式,让更多农村的优秀青年脱颖而出。
让乡土人才用得好,要开放包容、构建发展治理体系。
很多乡土人才拥有一定的手艺或者掌握一定的技术,但是文化素质不高确实限制了他们发展的空间,他们在知识储备、创新能力上很难跟得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相匹配。为此各地应该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培训,一方面要开放包容,了解这类人才在知识文化学习中的局限性,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加强对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当的激励奖励机制和政策倾斜。例如,有些地方在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方面积极探索,还可以摸索试行建设“田间学校”,打造“科技小院”,让乡土人才就地就近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同时要完善乡土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优秀人才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在农村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