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沿最新新闻【转载】
文章目录
转载反腐明鉴网
在鸡西地区,提起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院长吴庆沿几乎无人不晓。了解他的人无不为他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折服,无不为他时时处处为矿区百姓着想、忠实为患者服务的真情所感动。他任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院长20年来,用一身正气严管理、两袖清风不染尘的实际行动,向人们昭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磊落情怀。多年来,他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全国优秀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黑龙江省模范党务工作者标兵、黑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并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既然选择了医学这一人类健康所系、患者生命相托的神圣职业,就要对病人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就要具有超越谋生和金钱的崇高精神”
今天的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是牡丹江东部地区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拥有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床位666张,集各类优秀医护人员800多人,并有400余台(件)先进设备,有些设备堪称世界一流。每年出院病人17000多人次,每年手术达6000多例。
上个世纪60年代,吴庆沿就在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任外科医师。当时,医院条件十分简陋,技术也很落后,没有CT,只能用“脑血管造影”技术诊断颅脑内许多复杂疾病。造影时,他和患者受同样的X射线辐射。由于抵抗力低下,他感冒、发烧十天半个月也不好。
当时,煤矿开采技术落后,顶板事故较多,脑外伤的患者也自然增多。那时,脑外科医生很少,他常常是院里手术刚完,又要下矿去做急诊手术,没等这个手术做完,别的矿又发生了脑外伤。就这样,他经常奔波在各矿之间抢救病人,平均每个月有20多个夜晚是在手术室里度过的,而白天依然要照常工作。遇有需要特殊护理的重危病人,他常常是七八天不能离开,每天也只能有一两个小时的睡眠。
苦点、累点,对吴庆沿来讲算不上什么,最让他难以承受的是学习资料的匮乏。微薄的工资很大一部分用于购买书籍和订阅期刊杂志,他甚至还常从收废品的人手中买下他所需要的资料,用少有的能够休息的晚间把这些资料整理归类,制成目录索引,以备查用。直到现在,他仍然沿袭了这样一个习惯。
他的知识积累,为日后的成功搭建了一步步台阶。一次,本院一位职工的女儿高烧数日不退,医生们想尽办法,就是无法确诊。又一次会诊前,吴庆沿查看了患者的症状,认为很像脊柱脓肿。为了把握起见,他把日积月累的资料卡片翻出来,只用了十几分钟就“搜索”一遍,有关资料支持了他的判断。穿刺探查时,针头刚刚插进,脓血就涌了出来。
坚持数年的辛苦,使吴庆沿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权威部门有这样一个统计,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全国医院脑内血肿开颅手术的平均死亡率是20,而他所做的手术成功率已达到了92以上。他主刀完成的脑外科手术有一万余例,其中有二十项医疗技术成果填补了鸡西地区的空白,有13项获市级科技成果奖,有两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他也因此被聘为国际神经外科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医师奖。
1987年,他走上了医院院长的岗位,但每逢有疑难重症,他还是挤时间上手术台主刀。
1994年,上级组织决定调他到大连担任副厅级领导职务,此后又有两次类似的升迁机会,都被他放弃了。当他讲出了不走的原因,却是那样简单的一件事情。
他还是个普通的外科医生时,一次,他在街上走,一位赶马车的老板子拦住了他:“吴大夫,您还认识我吗?我这命就是您给的。”吴庆沿努力地回忆着,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老板子就说:“你忘了?十几年前你给我做的胃切除手术。你猜我现在一顿能吃几个馒头?”吴庆沿无法猜到。老板子又自问自答:“能吃五个!”说完,老板子说什么也要请他下馆子去。他虽然没去,但望着老板子远去的马车,心底涌出一种无名的自豪!
每当谈起这些事情,吴庆沿总是激动不已:“这些事让我感到了鸡西百姓对我的信任。”一方面,他舍不得放弃自己钟爱的医疗事业;另一方面,他也不能辜负鸡西地区老百姓对他的信任。
“制度不只是挂在墙上,重在落实,贵在坚持。整体的美在于个体的素养。素质提高,就会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吴庆沿担任院长后,面对医院当时的状况,和班子成员反复思考研究,在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13本30万字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将医院日常所有的工作都纳入到这套管理制度之中。但他深知,这些制度能否落实,关键看他这个当院长的能否带头执行。
1992年,在医院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这样一个决议:凡是接受患者红包、礼金、吃请、拿回扣、坐车开药以及严重违反医德规定的,一经发现,一律开除院籍。1995年,医院在一次监督考核中,发现一名外科医生和一名电梯工接受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宴请。医院给予这名医生开除院籍、留院察看一年的处分,把参加宴请的电梯工予以开除。
针对有些医护人员在出诊时接打手机影响医疗工作并引起患者反感的现象,医院规定:在诊疗、开会等工作时间,一律不准带手机,并做出了相应的处罚规定。几年前,医院原办公室主任在一次会议上手机铃响,这是他第三次违反规定。这让吴庆沿遇到了一个难题。办公室主任与他天天接触,他们个人关系也很融洽。尽管如此,他还是在院党委会上提出,按医院规定,把办公室主任限期调离,并形成了决议。吴庆沿的一位朋友提醒吴庆沿:小心那位同志告你呀!果然,两个月后,中纪委及国务院信访办分别转下来一封匿名信,责成原省煤管局纪委和矿务局纪委联合调查。两级纪委对吴庆沿任职十几年来的账目进行严格审查,还找了80多人个别谈话。历经50多天的调查,不但没有问题,还把他个人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得到的5000元奖金交给医院的事也查了出来。调查组不仅召开全院职工大会为他正了名,还把他推荐为“全省党风廉政建设标兵”。
“为官一任,造福两方。作为一个医院的院长,对员工、对患者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手心手背一个样”
每年的“5·12”护士节,吴庆沿和班子成员都要早早地来到医院的大门前,迎候上班的护士们,把一支支玫瑰献给她们,并送上一句句温馨的祝福。一位护士从吴院长手中接过鲜花显得格外激动。几年前,这位护士刚到医院工作就得了重病,需要到外地治疗,医院及时为她支付了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她很快康复。
吴庆沿把培训作为员工的最大福利。医院先后选送50多名优秀医务人员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考察研修;每年都选送20余人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
吴庆沿要求医护人员治疗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做一个手术,出一个精品。不仅要让高超的医术治好患者的病痛,还要用方便优质的服务博得患者的欢心。医院门诊大厅设有导诊员,为患者一条龙服务;有轮椅、平板车,为特殊病人服务;有电子触摸屏、药品价格表,供患者随时查询;个个房间都有电视,院内自办频道,天天播出健康宣教节目;给病人处置时有私密性保护措施……
在医疗中,经常遇到家庭十分贫困的患者,他们的住院费往往很难及时交纳。对一些特困患者,医院常常为他们减免部分医药费。
2007年5月,一位从河南来鸡西打工多年的民工突发脑出血,经“特急诊绿色通道”收入神经内科治疗。病人多年离家在外,在鸡西没有亲人和朋友,医院多次与家属联系,但家属因生活困难不能前来。病人住院三个多月,医院不仅承担了全部的住院费用,还花了5000多元请了两位护工为他特护。
真情的付出,收获着热情的回报。每年鸡西市卫生局都要进行两次行风检查,总医院的患者满意度连续多年在鸡西市的医院当中都是第一名。
“既然选择了医学这个职业,就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就要努力端正医德医风、不断清除白衣下的污垢,以维护人格的尊言和职业的神圣,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操守和平静”
吴庆沿作为院长,掌管着医院人、财、物的实权。他和班子成员在行医理政上,始终做到正人先正己。在人员调动、干部任用、职称晋升、住房分配和资金审批等方面,从没有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行为。福利不多得,奖品不坐车,奖金只拿全院职工的平均值。
医院与美国GE公司的设备成交额累计达2000多万元,吴庆沿从没接受过GE公司的任何馈赠。一次,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医疗设备展销会上,GE公司总经理邀请他吃饭时,开玩笑地说:“我这是第一百零一次请你吃饭了,给个面子吧!”他还是没有参加。因为医院有规定:所有人员不得接受厂商的任何邀请。2006年,医院引进了55台(件)先进设备,原来初步报价为980万元,经过几轮艰苦谈判,最后以583万元成交。这一年,仅此一项,医院就节省了397万元。
在吴庆沿行医理政的40多年中,治愈了许许多多的病人,也有许许多多的患者给他送钱送物,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有的危重病人手术成功后,给他送红包,甚至是长跪不起,而他总是耐心地劝说病人。他刚当院长的时候,有些院内员工逢年过节拿着礼物到他家串门。敲门时,他和家人从不应答,也不开门。过了几年,也就没有人再做什么表示了。有的老同志说:“在咱们医院工作,就凭本事干,用不着为给领导送礼而发愁。”
他的大女儿在泰安医学院本科毕业,参加工作时就想到鸡西地区最好的医院,也就是爸爸执掌的总医院工作。按照医院的规定,她的各方面条件都具备。如果是别人的孩子,进总院工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大女儿把这个请求向爸爸说出之后,吴庆沿还是只有一句话:“不管条件够不够,只要我当院长,你就不能进总院。”大女儿看实在没辙了,就到当地一家普通医院当了眼科医生。
他和医院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带动了医院整体医德医风的提升,仅2007年上半年,医务人员拒收红包就达5万多元。现在,医务人员拒收患者红包、礼品和回扣等,已经成为了自觉行动,一直受到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吴庆沿是无畏的,因为他是无私的!无私无畏的品格使他得到了员工和患者的尊敬和爱戴。多年来,医院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等170余项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两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这些殊荣是总医院历史上的一个个闪光点,也是吴庆沿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的体现。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纪委电化教育中心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