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晟:长江学者西逝水之十八
文章目录
缘由:我们可能有盖棺定论一说,然而张先生之离去,因为大家都十分爱护他,不忍最后的说三道四,所谓用异乡说法,就是领扣隐私。然而我们主要是尽量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其实我们还是可以从所仅透露的一些蛛丝马迹的信息,类似盲人摸象似的猜测;人说魔鬼与天使就是一体两面,时间在瞬间,空间在咫尺。大家拼死吃河豚就是一例,吃好了类似天堂般的享受,吃不好,自然有收拾的归宿。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不是老师有偏向,而是那些调皮的学生,往往平时不规矩一些,但是数学考试情况还不错;而那些所谓老实乖巧的女生,逻辑思维有限,就是喜欢死记硬背的东西,所以可能会受到语文老师的青睐。都说母亲慈祥温柔,然而一个毒字与母亲有关,与姑娘、男人怎么没有关系?河豚的毒素主要部位一是鱼卵,二是肝脏等几个主要器官,首先它是繁殖后代的需要,不是母亲想害别人;母亲保护子女,可以拼命,所以其反抗力量之大、之绝,所以表面上看是够“毒”的,否则不能让其家族繁衍下去,你说这毒需要否?及时否?那么应用到张首晟先生的悲剧,我们只能所谓的旁敲侧击的猜测了。就是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及早现在叫心理干预,特别是家长对于子女在从小的教育培养中有所警觉。从一般情况看,沪籍人士的抗压能力是比较强的,个别的是因为受运动之辱而采取极端,比如很有名的翻译家、儿子是著名钢琴家,夫妻两人一起离去。一定是受到奇耻大辱才这样的;其他沪籍人,可以说有了这碗酒下肚,什么样的风浪都扛过去,有所谓的记忆散文大家的,也有什么海派清说的,文人可能进行抄袭的等。他们活得有滋有味的,根本没有意外的发生可能,什么心理干预,我们这张脸皮就那么吗?那么具体到张先生,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其一:他是由文科转向理工科的,文科的影响就是肩上的担子与历史上的责任感特别强。他就是由此在哥廷什么大学墓地上看到他崇拜的科学家们,碑上没有墓志铭,只有他们发明的公式定理什么的。所以有责任感非常好,但是在逆境时,有可能会放大这个责任,从而让自己变得十分渺小,从而认为自己没有尽力而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那么文科转向理工科还有什么可能的弊端是,知识结构一方面可能是有突破,但另外一方面可能出现结构性的偏差,容易走极端,就是有点书呆子。让古人感叹是尽信书,而不如不读书。还有由文科转向理工科出现的偏差是诗人气质味道浓厚,这也是他好像永远给人处于激情状态的、精力旺盛、积极向上的个性倾向。其实我们知道,诗人有时很可怕,脆弱的是内心,坚强乐观似乎在外表,给人假象太多。特别是他推崇大道至简。最后自己归零,可能也是这种简单思维、这种一切最后归于原点的诗人思维有关。其二:过于理性的专业知识、思维习惯等可能让他缺乏思维的弹性、缺少温暖、缺少柔软,容易一根筋思维,且过于自信。我发现每次他与谈话,总是有抢先嫌,未得人家说话、或者中间不容他人有言。始终有点自说自话。还没有看到如此反应快,语速急的人说话。真正的滔滔不绝,宇宙天地任意驰骋,有点不顾他人感受,别人还容易误解为缺乏应有的对他人的尊重。在他身上有时可能会这样:过于自信的话,容易让人误解自恋;外表坚强或一直笑容满面,其实内心比较脆弱且有点执拗固执。从而可能一意孤行听不得家人亲戚之劝说;是科学家,但是有点过于迷信于科学,认为科学之万能,缺乏早期的人文科学的素养。特别是最后真正应该能够救他的中国易经,他似乎没有什么反应。而这个正是他老师杨先生最反对的。因为杨先生在认识我们的科学技术落后时,有其中的理由就是易经思维可能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想老师都这么说了,且是他最心爱的老师,那张先生学生又能怎么样?然而这可能是他最后的救命草。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