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明“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的40年(1978至2018)
文章目录
唐国明“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的40年(1978至2018)
一、
在这40年里,我在长沙岳麓山租住的8平方米房间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奋斗,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发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础上,重新诠释创造了新时代的湖湘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在我身上形成了一种——
“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带有湖湘味的唐国明文人式的新时代中国精神。
二、
1973年我出生在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一个偏僻小山村的山顶。1976年我3岁,那年毛泽东同志逝世,那天我看见大人们都在哭,于是我也哭了。
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我5岁。
1979年,我家分到了10亩田,100多亩山。后来抽出补入,至2018年我家还有田6亩,山200亩。
1982年秋,我8岁,开始在山里上学,念初小,开始知道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就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就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天天在老师的号召下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好人好事。
1984年,父亲开始接受种杂交水稻,开始学会用化肥。家里一直少粮食,闹饥荒。到1985年开始才基本解决了全家粮食温饱。
1986年,父亲开了个只买酒与农村敬神用的草纸几乎不盈利的代销店,还办了个营业执照。
1987年秋,我14岁,进入初中读书。为了争口被人量低买不起电视的气,这年的暑假开始跟父亲起早贪黑做竹料生意,咬牙挣钱给家里买了台菊花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于是我家成了村里第一个买了新电视的。因为山村没通高压电,便去一个要走一、两个小时的村里用电瓶充电放映,那时家里一到天黑就挤满了人。
1988年春季开学,为了一个村里人认为我是“白日做梦”的作家梦,我开始与父亲闹着离开了故土去武冈念书。
1989年秋,我16岁,因父亲身体开始犯病又回到城步茅坪镇中学念初三。
1990年秋,我17岁,进入城步六中念高一。
1992年秋,我19岁,我因父病家贫而休学,后因城步六中撤校合到城步一中,我又去了城步一中寄读。
1993年,我20岁,念完高中回家耕读务农。
1994年,春,我21岁,第一次出外到长沙寻找实现作家梦想的途径。
1994年,夏,因工作恶劣的环境,有时加班10多个小时,连下班后看一下书也遭工友嘲笑,老板奚落,在一个16岁女孩鼓励我去读大学的情形下而离开长沙回了故乡,耕读务农。
1995年春,我22岁,又为寻找实现梦想的途径,经上海去南京,失望之余,秋回故乡耕读务农。
1996年,在城步县城与故土山乡间徘徊着写作、看书、务农。
1997年夏,去北京《人民文学》培训班学习,又回故里耕读务农。
1998年春,再次上北京去《人民文学》培训班学习,再回故里晴耕雨读,灰心丧气,准备成家。
1998年秋我25岁,因一个16岁女孩父亲要我去上门提亲,后我上门去提亲时,不知为何,其父又反悔,逼其去了南方工厂,我在众人的反对声里,在父亲的支持下,我来到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念全日制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1年夏,于校内寄居岳麓山湖南师范大学向阳村向阳坡28号。
2002年夏,我29岁,念完大学,寻同学借了1000元,哄家里在省文联上班,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写作,平时每天生活费开销3。5元直到2008年。其间因母亲胃病常犯,病一犯,电话一来,就得回去陪母亲住院。后问一医院院长,他告诉我要我母亲吃云南白药也许能断根,彻底好掉,后按其法,母亲的胃才安然了。
2009年春我36岁,好久没写诗的我,因听了二年的中西方古典音乐后偶尔写了一首诗,被一个16岁的女孩认为是她读过的所有诗中最好的诗,于是便一个星期内写出了100多首后来在2015年走红网络被称为鹅毛诗的诗,从那一个星期后我开始有了作家的感觉。
2010年冬,我37岁,第一次在国家核心期刊《星星》诗刊上发表文章。
2011年春,《延安文学》杂志发表我2万多字《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不成熟的梗概,人生第一次被《西安晚报》报道自己创作上的事。
2013年,我40岁,我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在浙江2013年第2期《浮玉》杂志全文发表。并分别在美国、秘鲁《国际日报》上开始连载。
2013年8月17日我因修补复原《红楼梦》八十回后之事上湖南公共频道《市井发现》引湖南媒体关注。
2013年8月18日这天《长沙晚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大早就来到我住了10多年的向阳坡采访我,2013年8月19日三报纸同一天推出关于我事迹的报道,从此开始我的追梦事迹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相继报道,到2018年据不完全统计有新周刊、(美国、秘鲁)国际日报、(美国休斯顿)美南新闻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西安晚报、成都商报、广州日报、天津每日新报、江苏工人报、华商报、春城晚报、深圳晚报、长江商报、宁波晚报、洛阳日报、曲靖日报、小作家报、湘声报、北方新报、新闻早晚报、楚天都市报、东南快报、邵阳城市报、邵阳晚报、赣州晚报、十堰晚报、城市晚报、钱江晚报、合肥晚报、湖州广播电视报、杭州日报、东莞日报、新晨报、大河报、海峡都市报、乌兰察布晚报、黑龙江农村报、黄河口晚报、海南日报、呼和浩特晚报、金华晚报、深圳晚报、渭南日报、库尔勒晚报、市场星报、三峡晚报、今日临安报、农村信息报、舟山晚报、唐山晚报及其他全国及海外多家数不清的报刊网络新媒体纷纷报道我的追梦的事迹。
2013年12月20日,我正式被批准加入了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正式成为了作家。
2013年12月7日长沙晚报在《身边他和她,因梦而改变》专题年终回访报道中以《红楼书痴出名,一幅字换得上千元》的报道了我。2014年1月6日湘声报在《“红楼痴人”唐国明:梦与现实的回归》专题报道中说:“上月初,一位福建网友看到唐国明写的字后,打电话表达‘要一幅字挂在客厅’的想法。唐国明在与网友多次交谈后,信手写了一幅《不足歌》邮寄过去,竟换得1088元润笔费。还有一次,他的一幅字和一份《红楼梦》修改手稿换得了3000元报酬。”,于是我的鹅毛帖从此开始成为收藏者的爱好。
2014年9月9日湖南公共台“凡人城事”栏以专题《自拍电影的神仙哥》对唐国明把自己的梦想追求的事迹自拍电影的事迹进行了展示。
从2015年2月14日《西安晚报》以题为《湖南鹅毛诗人唐国明走红新媒体》与2015年3月21日天津《今日新报》以题为《不满诗歌被“搞脏”——唐国明:“鹅毛诗”能让诗歌更干净》的整版报道后,于是我的鹅毛诗开始走红网络。
2015年5月9日我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全文发表于属贵州“红学”权威名刊《红楼研究》杂志的红楼梦研究网。
2016年9月,我42岁,在龙书剑先生无功利的投资下,我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2017年4月21日《红楼梦学刊》各官方平台发布由胡联浩整理的《2014——2016年红学书目》,唐国明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入选2016年书目第二名。
2017年5月在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张溢《白鹿山下》一书中发表了唐国明以“个位区间法”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加1论文的初稿。
2017年12月9日,由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作家协会主办的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唐国明《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新书发布会在凤凰县素履莲花度假村酒店如期举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2017年12月27日、2017年12月29日、2017年12月31日连续三个晚上湖南都市台“都市晚间”以各种形式为题报道了他以摇滚方式唱鹅毛诗的事迹。从2018年1月至今,其鹅毛诗摇滚走红网络。
2018年3月唐国明论证的哥德巴赫猜想“1加1”与世界数学难题“3x加1”以小说形式在北京《顺义文艺》(季刊)2018年第1期以《被超越的与被圈套的》之名发表。
写其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梦想,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还有一个这样的读书人》,于2018年4月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
2018年4月,因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通过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加1”与世界数学难题“3x加1”猜想,我得出了一个“半途变数”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变数的‘零乡’之中……
到2018年7月27日的今天,我完成了72万多字的《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与约50多万字自传《零乡:还有一个这样读书的唐国明》。
2018年10月唐国明以《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加1与3x加1》获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市作家协会华语文学网承办,《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协办的——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百年不变对文学的追求、德厚流光,钱谷融先生“论文学是人学”微言大义、流芳百世,冠徐中玉、钱谷融两位文学大家“中”和“融”之名——“第十届中融青年原创文学大赛”入围奖。
三、
从1998年起,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我来长沙湖南师范大学这块岳麓山下的土地上已经20年了,以前的大学同学都已经是孩子他爸他妈了,只有我还是爸妈的孩子。还租居在岳麓山下一个已经住了17年的8平方米房子里,过着人家眼里认为的隐居生活。
在中国40年经济飞速发展浪潮中的我,只是完成了一个我在自制书《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封面所说的“似神仙下凡,火烧不死,从14到45岁寻残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如曹公再世,雷劈不倒,自01至18年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的坚守。
虽然我为梦想在岳麓山坚持10多年的故事自2013年至今仍在以各种形式持续传播,虽然很多人认为我的名气与才华与生活极端不匹配,又何苦还做这些捞不到钱的傻事,又何必持续成为世人眼里的“神话”或“笑话”,但我却仍继续写着他要梦想完成的《零乡》,为梦想给自己的人生经历拍一部电影而努力……
我任然是那个——
“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的长沙湖南汉子;
“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的湖南中国文人;
胸怀“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修德安和天下”情怀的中国人类知识分子。
。
他在长沙岳麓山租住的8平方米房间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奋斗,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发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础上,重新诠释创造了长沙湖南人新时代的湖湘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在他身上形成了一种——“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带有新湖湘文化味的唐国明文人式的新时代中国精神。
唐国明简介:
一个具有“似神仙下凡,火烧不死,从14到45岁寻残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如曹公再世,雷劈不倒,自01至18年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创作精神与“死心塌地,刳肝为纸,丢得起,闲云流水,是非任他众生论;居高临下,沥血书辞,看已透,朗月清风,功过自留后人评” 敢于担当淡然处世的文人;
一个“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雷劈不动,火烧不移,风雨不退,似朗月清风,隐在麓山云梦湖;贫则随兴富则随俗,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客居山下向阳坡”的工匠式学者;
一个“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的鹅毛诗歌手、考古复原红楼梦作家、数学顽童;
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加1”与世界数学难题“3x加1”猜想,并从“3x加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加1”与“3x加1”得出了“半途变数”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变数的“零乡”之中……
………………………………………………………………………………………………………………………………………………………………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网络新媒体报道。
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写其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梦想,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还有一个这样的读书人》于2018年4月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
2018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加1与世界数学难题3x加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加1与3x加1》获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融青年原创文学大赛”入围奖。
附唐国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加1”与世界数学难题“3x加1”的结论摘要:
1、“1加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加1”与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时代,人类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3、“半途变数”论断
在n大于0的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通过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加1”与世界数学难题“3x加1”猜想,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变数”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变数的“零乡”之中……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