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清王朝康乾盛世到最后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炸开了中国的大门,被迫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到邓小平同志在南海“画了一个圈”,中国开启改变民族命运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再到十八大开启精准脱贫,5年时间消除贫困人口近7000万,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新中国抒写了一卷唯美的华章,但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前程路,尽在脚下,正如 书记所言“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今年是全面脱贫的攻坚年,我们更好发扬三个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实干拼搏精神和使命担当精神。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凋零。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如今已有百年,中国人追求自由和繁荣富强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改革开放时期的“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到西部大开发时期的“东西部协调发展”,再到如今的全面脱贫奔小康,党中央从未停止带领全国人民脱贫攻坚的脚步,而基层是与老百姓共同奋斗的第一线,我们下传政策、上传民情,作为基层的干部,我们要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实干拼搏的精神不能遗忘。正如 书记所言:“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脱贫路不是“康庄大道”,更像是崎岖山路。在办公室里解决不了老百姓的脱贫难题,走基层,下一线,坐在老百姓的炕上、蹲在老百姓的田头,更能走进老百姓的心头,也更能让老百姓跟你掏心窝。了解他们目前的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采取帮扶措施,才能更好的制定相关政策。
  “功成不在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使命担当的精神不能褪色。老百姓缺少的是资金,是政策,但更缺的是信心,是技术。我们的脱贫路线从最初的送钱送政策式的“大水漫灌”,到如今的精准扶贫,送智更送技。从“菜单式扶贫”到“送甜蜜”(中蜂养殖)下乡,从劳动技能免费培训到特殊岗位的设定,我们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虽然道路更加崎岖,工作更加艰辛,但成效更加长久,让老百姓有了谋生之道,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新时代的脱贫攻坚路上,我们必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更加坚定的政治觉悟、更加过硬的工作能力、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怀揣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实干拼搏的精神、使命担当的精神,为新时代脱贫攻坚抒写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