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氢弹投弹领航员:忙着背语录 忘了按投掷器(转载)【转载】
文章目录
2012年10月15日 14 :10
来源:http :epaper。qingdaonews。comlnshb20121012index。htm 作者:聂力
本文摘自《老年生活报》2012年10月12日第11版,作者:聂力,原题:文革”逆境中的氢弹研制内幕
正在央视热播的革命史诗大片《国家命运》,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
1960年11月,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导弹试射成功。1964年秋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随后进行的是氢弹研究。聂力在《回忆父亲聂荣臻》一书中,讲述了氢弹背后的故事。
“万炮齐轰聂荣臻”
早在1960年底,核武器研究所在全力研制原子弹的同时,钱三强根据刘杰部长的布置,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成立了轻核理论研究组,开始氢弹的理论探索研究。
正当科技人员在氢弹攻关中忘我拼搏的时候,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历史大劫难的序幕正在他们身边拉开。
“文革”之初,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周光召等一线的科学家纷纷受到冲击。不久,张爱萍、刘杰这些两弹的功勋领导人,也遭到关押。国防尖端科技项目,其实是靠着一种惯性,更靠着广大科技人员对祖国的忠诚,艰难地向前滚动着……
父亲马上意识到,各项试验工作必须抓紧,尤其是两弹结合和氢弹,如果过多的耽搁,在运动的冲击下,就有流产的可能。
1966年8月23日,在第55次军委常委会议上,父亲提出: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今年试验任务重,还有些科研单位有研究任务,这些单位的文化大革命应该推迟,目前可先按师以下单位办法搞正面教育”。
会议同意了他的意见。
11月中旬,父亲从新疆回北京,在西郊机场乘车进城,沿途见到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高音喇叭叫得人心烦,比他们离开北京时,显得更混乱。
途中,父亲的车子被红卫兵拦下了。刘长明(父亲的办公室主任)有些紧张,生怕有什么意外。还好,拦车的红卫兵并没有认出父亲,只是让车里的每个人背一段毛 语录,否则就不放行。不得已,刘长明征得红卫兵同意后,替父亲背了一段《为人民服务》,他们这才得以脱身。
在“文革”的风暴中,中国氢弹的研制依靠一种惯性继续进行。经设计和试制人员艰苦努力,1966年12月,全部完成了试验装置的设计加工任务。12月11日下午,父亲参加第17次中央专委会议,讨论人造卫星研制,和即将进行的中程地对地导弹首次发射试验以及氢弹原理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会上,父亲再度请缨出征,要求到东风基地和马兰基地,主持这两次试验。周恩来望着他,默默地点点头。
那段时间,父亲同周恩来一样,一边应付中央“文革”小组的纠缠,一边为这两次重要的试验做部署。
凤凰网 :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20121015182622910。shtml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