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姥爷说过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姥爷,我会查字典了!”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刚刚学会了查字典,觉得自己很有学问了,就去跟姥爷炫耀一下。好像我用的第一本字典就是小舅舅的,也许是姥爷给我的?记不清了。

  印象中,姥爷是1977年底或1978年初去世的。姥爷活到了78岁,到最后,姥爷腰杆都是直直的,我几乎就没见过其他像姥爷那样利落的老人。

  姥爷究竟为什么而死,到现在都是个谜。姥爷有每天早上逛公园的习惯,从不间断,一大早去公园转上大半个上午,然后回家,先在院子里把身上的灰尘掸掉才进屋准备午饭,日子过得特别有规律。在那个寒冷的早晨,姥爷又去了公园,但没有自己走回家,而是被游客和公园工作人员发现,老人歪倒在公园的长椅上口吐白沫,从姥爷口袋里找出了小舅舅单位的电话,小舅舅赶到公园也没了主张,借了一辆平板车就把姥爷拉到了我们家(这时候我家已经住在浩府街21号了)。开始大家都以为姥爷是冻着了感冒了,以为缓一缓就好了呢。姥爷又是个爱干净且要强的人,非要去街上的公共厕所方便,结果就倒在厕所门口起不来了,幸亏遇上我家邻居周伯伯,把老人背了回来。等我放学回家时,家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母亲和二姨(母亲的堂妹)坐在炕上抱着姥爷,一边喊着“爹、爹”“二伯、二伯”,一边擦着姥爷嘴角流出的液体,姥爷身上盖着我平时盖的被子,嘴里发出“噗、噗”的喘气声(后来听说了“倒气”这个词,可能就是指那个状态),我就靠在炕下边对面的单人床(这是我睡觉的床)床头,眼睁睁看着这一幕,没过多久,姥爷就不再发出“噗、噗”的声音了,母亲和二姨试了试姥爷的鼻孔,说了声“走了”,然后就大哭起来,并且喊到:“快开开门,让老人走!”紧接着,家里人又手忙脚乱地把姥爷抬上平板车,往姥爷家送去(老人是不能死在女儿家的),姥爷盖过的被子,也就是平时我盖的被子留在了炕上。大家呼啦啦都走了,家里顿时空落落的,只剩下我和二姐,那时我不到14岁。我睡觉的单人床旁边的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边是家里人的照片,摆在中间的就是姥爷的照片,大概有3、4寸大,黑上衣,一脸的严肃,这时候看上去真有点吓人了,二姐训我:“自己姥爷有什么好害怕的!”现在都想不起来我俩吃没吃晚饭,反正冷得要命,就赶紧睡了,盖着姥爷刚刚盖过的被子,上床时尽量躲着不往镜框上看,但又躲不过,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姥爷都盯着我看。

  后来听说在姥爷家的灶台边有一只摔碎的碗,碗里有不明液体,猜测姥爷是喝了什么东西以后去公园的。所以,推测事先姥爷跟舅舅又闹了很大的矛盾生了气,因为按照姥爷的生活习惯是不可能在灶边放着破碗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