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口孽戒文》劝人,积阴功,进士及第,官至御史
文章目录
嘉兴县某书生,天性敦厚,喜欢隐恶扬善,凡遇亲戚朋友谈论闺门妇女之事,就严加阻止,厉色劝告,并且写了一篇《口孽戒文》,垂训后学。
后来他进考场参加考试,在发榜的前一夜,于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前世少年考中进士,因恃才傲物,上天罚你今世屡考屡败,终生不发达。但上个月有一考生,本应此次考中获得功名,因为奸污了一个未婚少女,而被除名,文昌帝君上奏,说你作《口孽戒文》,劝诫后学,阴德很大,将你的名字递补上去,你必考中。你应当更好地修身积德以报天恩。” 书生听后,惊喜不已,发榜后果然中了进士。他愈加谨慎厚道,力行善事,后来官至御史。
《戒口孽文》原文
人世罪孽之重,淫孽之外,无过口孽。
或谈人短,或扬人恶;或发人隐情,或取人浑号;或喜谈闺门,或好唆讼事。
或讽人之诗文丑态,以为席上美谈;或讥人之相貌残疾,以作途中佳话。或妒人发迹,而遍传其出身微贱;或窥女行路,而细评其人物妍媸。或见人行善,而反毁其沽名钓誉;或见人遭变,而辄诋其作恶降殃。
或人议婚姻,而破之无成;或人方契合,而谮之使散。或嫌隙未忘,因风吹火;或见闻不实,吠影随声。或批评潦倒,好以成败论人;或传漏话言,致使亲朋结怨。或戏谑带淫污,动人心之邪僻;或机锋多凑巧,快吾说之尖新。
或作怪书小说,以惑人心;或编艳曲淫词,以荡人志。或渎圣贤之言,引入污秽歌赋;或摘经书之句,编成游戏文章。
或因人之小过微疵,好添枝叶;或闻人之成名得意,诬谤夤缘。或大节攸关,几句而害人命;或芳心素抱,一言而伤女贞。人方萌救难慈心,却用冷语淡之;人方起结仇恶念,却用激语助之。
种种口孽,笔难尽述。世人误认为口才,竟谓此事并非恶孽,聊无报应。岂知如是等罪,世人不知检察,上天已记过恶。近报自身,远报子孙。天道昭昭,疏而不漏。吁,可畏哉!
历考古人以犯人口孽而得恶报者,或受奇穷,或遭横死,或舌烂至尽而毙,或恶疾百出而亡。或轻则后嗣多生缺唇喑哑;或重则子孙竟至斩绝零丁。种种恶报,应有证据。愿戒世人,痛加禁止。必如古人云“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则善矣。
附因果实例原文:
嘉兴府某生,性喜隐恶扬善。遇子弟亲友,谈及闺门事,辄正色怒戒。因作《口孽戒文》,垂训后学。后进棘闱,放榜前一夕,梦其父语曰:“汝前生少年进士,因恃才傲物,上帝罚汝屡困场屋,终不发达。前月有一士,应今科联捷者,为奸室女除名。文帝奏汝作《口孽戒文》劝人,阴功甚钜,请以汝名补之,汝必联捷,宜益修德以报天神。”生惊喜。登第后,谨厚倍常。仕至御史。
——出自《寿康宝鉴》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