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常被叫做情绪垃圾。

  因为承受、处理别人的负面情绪真的很消耗人,所以我们会本能性地想远离那些负能量的人。

  面对别人负面情绪最好的方式,当然是离他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可不是每个传递负情绪的人,我们都能在物理上进行隔离。

  这时候,保护自己就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怎么保护呢?

  最重要的就是界限。而界限的第一步就是尊重,允许别人情绪自由。

  别人有什么样的情绪,是他的自由。他愤怒、伤心、抱怨、失望、难过、可怜,是他的事情。而要不要吸食他的这些情绪,就是你的事情了。

  你有没有想过:别人的情绪,为什么会影响到你?

  人之所以被影响到,不是因为别人有情绪,而是自己没界限。他们总想安抚别人的情绪,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想拯救别人的难过,消除别人的愤怒。

  这些想不开的人,就会把自己弄得特别累。我把这种患者的病,叫:看不得别人不开心综合症。


  


  讲讲我们课里的这几个同学 JM 吧。

  J 是一个妈妈,她觉得育儿很痛苦。典型的故事就是跟儿子之间的手机争夺战。

  有次她跟儿子约好了玩游戏一小时,然而一小时后,儿子要求加时十分钟打完这一局。J 出于宽容和理解,同意了。打游戏嘛,戛然而止是痛苦的,J 懂。

  十分钟后,儿子依然拒绝交出手机。J 就有意见了:“不是说了一小时,而且还额外宽容了你十分钟吗?”

  在 J 的强烈要求下,儿子交出了手机,并开始生气,骂妈妈坏。然后赌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J 就愤怒了:“你还气上了?你自己说了一小时,不守规则;给你宽容了十分钟,你没底线;我执行了规则,你还生气?”

  J 说,她好想把门踹开拉他出来打一顿。

  我问 J:“当你夺过手机,规则已经执行了,他也停止玩了,你的目的也达到了。你在生气什么呢?”

  J 说,但是他一副不愿意的样子啊。

  我问 J:“你在期待什么呢?期待他自觉、自愿、开心、积极地停止游戏,心满意足感恩戴德地交给你手机?”

  J 说:“起码态度要好点吧。”

  我反馈了 J:“所以你不仅要儿子执行规则,还要他态度很好地执行规则。”

  J 的期待,是非常高的。执行规则这事,除非规则是有利于自己的,不然很少有人能觉悟高到态度良好地去执行。

  比如红灯这事,你赶时间的时候遇到了红灯,你就会抱怨。你会说怎么这么倒霉,交通怎么这么差,城市规划怎么这么糟,甚至会伴随着很多脏话。

  可是你还是会执行规则,踩刹车,乖乖地停在红灯面前,无论你多么不愿意。

  规则这事,能被执行,就完成了使命。要求别人快乐地执行对自己不利的规则,未免苛刻了点。

  我问 J:“你好像看不得孩子生气。”

  我们探讨后发现,J 的愤怒,是因为对孩子的愤怒有内疚。

  她感觉自己这么强硬地夺手机,伤害到了孩子。孩子的愤怒,在表达他很受伤。所以J很内疚,觉得自己是个坏妈妈。

  J 的愤怒在说:我不想看到你愤怒。我很想做到不伤害你,让你不愤怒,但是我又没这个能力,我很挫败。

  J 消化不了这种内疚和挫败,就会以一种愤怒的形式表达出去。

  这也是很多妈妈的一个通病:

  觉得应该执行规则,又怕伤害到孩子。两个期待一冲突,就把自己弄得很挫败,最后就只能发火。

  背后其实是她们想为孩子的情绪负责,为孩子的受伤感负责,为孩子的愤怒负责。


  


  M 就更有趣,M 是班里一个普通的同学。

  我们的课程,是交流互动式的,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言,讲述自己的问题。M 一说话,就紧张。我问他紧张什么。

  M 说:“我怕说太多,耽误大家的时间。”

  我问他:“耽误了大家时间会怎么样呢?”

  M 说:“大家可能会生气,可能会着急,可能会不开心。”

  我说:“所以你要牺牲自己,做避免大家生气的事。这就是想为大家的生气负责。好像他们来到这里上课,需要你的照顾。好像他们不想听了没有能力打断你,好像他们有意见了没有能力直接说。所以你要提前照顾好他们。”

  M 又说到,他做了两年咨询了。但咨询师却说他感觉不到跟 M 的连接。

  我问 M:“你对咨询师有不满吗?”

  M 说有。

  “那你会告诉他吗?”

  M 说,“不会。他怕告诉了咨询师,咨询师会受伤,会难过,会没面子。”

  我说:“所以,在你眼里,咨询师很脆弱。而你要为咨询师的受伤、难过、没面子负责。”

  我问 M:“那你会拒绝别人吗?”

  如我所料,M 拒绝别人也有困难。理由如上:拒绝别人,别人可能会受伤。

  我又问 M:“那你会求助吗?”

  M 说,我很独立,也很自立,有困难能自己扛就自己扛。我怕给别人添麻烦,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在 M 看来,求助会麻烦别人,别人就会有意见,就会不开心。

  所以 M 要为别人的不开心负责。

  我只能弱弱问了句:“你累吗?”

  M说,我都抑郁了。

  有一种病,叫“看不得别人不开心综合症”。症状是:

  看到别人不开心,就会有压力,有内疚,总觉得自己有责任。如果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的,内疚更重。

  内疚的时候,就想做点什么,消除别人的不开心,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要么是牺牲自己去做满足对方的事,要么是压抑自己的需求不再刺激他,要么就干脆愤怒要求对方不要有要求。

  为什么会内疚呢?

  因为你有情绪,我却不管你,就代表了我是个坏人。坏人的感觉,让我内疚。我的理性告诉我,我应该管你。但是我的身体告诉我,我不想管你。这种感觉很撕裂,我就只好用愤怒或牺牲来阻止你有情绪了。

  你不要对我有需求、不要可怜、不要哭、不要生气。如果你没有这些情绪,我就既不是坏人,也不用安抚你了,我也就不那么累了。

  看不得别人不开心,会觉得自己很伟大,但本质上都是自私的。

  JM,都很自私。

  J 的自私是:她剥夺了儿子生气的权利。

  儿子在规则侵蚀了自己的利益的时候,需要生气来缓冲。如果儿子此时不生气,他会失去生命活力。可是J不允许儿子生气,只是因为J受不了。

  M 的自私是:M 因为怕别人不耐烦而自动不说了,剥夺了别人听故事的机会。

  M怕咨询师伤心而不说,也剥夺了咨询师知道真相的机会。

  而且,别人的情绪,你负责得了吗?


  


  内心强大的人是这样的:

  你很可怜、受伤、愤怒,你有需求,ok,我知道了。但是,此刻我不想为它们负责,不想背负,这是你的事。你的情绪,你的需求,你自己负责。

  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你不是第一次可怜了,不是第一次受伤了,不是第一次难过了。你活到这么大,没有我的时候,你不是一样活下来了吗?

  如果我不满足你,我就是个坏人的话。我同意你,在你眼里,我就是自私、可我并不因为你这么觉得,我就真的是了。只是你这么觉得而已,我不必反驳,不必让你跟我意见一致。

  你释放负面情绪是你的事,你的自由。我无权也不需要干预你。但是要不要安抚你,就是我要决定的事了。

  别人的情绪里,可能还会带着控制。同样,别人控制不控制是他的事,而你接受不接受,就是你的事了。你自己没有能力拒绝,你就要为自己的牺牲负责。

  这也是真正的爱。对孩子、妈妈、重要他人来说,尊重他们是独立的人,有自主能力的人。这也是信任,相信他们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情绪,更有能力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你要知道,他们是我们爱的人,但不是残疾人。

  人很大的自恋,就是太看得起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其实你不知道的是:每个人经历过的伤害,都比太平洋还大。你带来的这点,算个啥。

  有的人还会担心:万一他气死了怎么办。他拿死威胁我怎么办。这就要在保证别人安全的基础上,自己把握妥协的尺寸了。


  


  而内心变态强大则是这样的:

  对于别人的负面情绪,我可以喊暂停。等我开瓶啤酒,你再继续。我就是想静静看你可怜、失控、抓狂、生气、不开心的样子。如果你因此而觉得我是坏人而大骂,请再暂停,我先拆包花生。

  别人的负面情绪,不一定会带给我们痛苦,也可能带给我们快乐。

  当我们想安抚别人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会心累。

  当我们不为别人的情绪负责的时候,我们就会轻松。

  当我们以别人的情绪为乐的时候,别人的情绪就在滋养我们。

  所以你过成了什么样的人生,不取决于别人对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对自己做了什么,你想对别人做什么。

  最后,我们要不管他们的情绪吗?

  你随意,管到什么程度,那是你的选择。我只是说,你负责的越多,你越伟大,也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