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尊有话要说】教育的“减招”更象是教育公平的幌子
文章目录
教育的“减招”更象是教育公平的幌子
文无尊
江苏、湖北高考考生减招的消息,对这两个考区考生的家长们很具有杀伤力,处在这两个考区的家长们急的不得了,反应也不小。为了安抚这两个考区家长们的情绪,江苏和湖北两地的教育部门都给出回应:招生规模和总人数的数量不会低于去年。
针对江苏和湖北两地教育部门的回应,让我不得不产生一丝疑问:既然是减招,又怎么会招生总人数不会减少?既然招生总人数不会减少,又何来减招一说?
其实,要梳理出这个问题,答案似乎并不太难。可以答案是:相较于去年的高招人数,今年的高招人数在去年总人数的基础上是上升的。也可以这样理解:今年扩招的人数主要集中在江苏、湖北两地以外的地区,或者是江苏、湖北两地同其他地区扩招总人数的相比较,比率的下降。
当教育改革,教育市场经济产业化,以教育的手段敛财,已经明目彻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我真的很是怀疑教育减招的真实性和目的性?没有一个国家和社会会嫌自己的精英型人才多,也不会有任何一家商家实业或者个体的企能够真心放弃很容易来钱的方式。无论是从经济商业化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市场就业能力和社会稳定的方面来分析,教育的减招在现阶段来说,就是具百害而无一利,尽管市场经济产业化下教育无底限的扩招也同样是具百害而无一利。教育不去市场经济产业化,教育的减招不是阴谋就是阳谋。即使此次所谓的减招,也不过就是区域之间的调整,和区域之间的挪动。
教育的市场经济产业化产业至今,教育是乱相辈出、卒不忍暏的,读书无用论不只是一种说法,而是客观真实存在的现象。当今社会是唯经济的社会,社会的唯经济化就正是造成当今社会极度不公不正,社会贫富极度悬殊分化的罪魁祸首。当读书奢侈化,读书又不具有什么明显意义的今天,读不起书的家庭不得不被迫放弃读书,而会因读书返贫甚至会因读书致贫的家庭也会慎重的考虑有没有必要继续再强撑着坚持读书下去。而不管是被迫放弃读书还是慎重考虑继不继续背锅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穷和处在贫穷落后的地区。那么此次所谓教育减招的说法,无非也就是把较为富裕发达地区的招生指标挪给贫穷落后的地区,那么此举有没有可能是为了挽救贫穷落后地区读书人的读书积极性?有没有可能是为了继续和保障教育市场经济产业化长久长远的可持续可发展性?
不管有还是没有,值得还是不值得质疑?我对市场经济产业化下的教育是扩招还是减招,都毫不关心,我关注的,只是市场经济产业化下的教育是真心的实施教育还是要继续挂着羊头买狗肉一直下去?前几个月,上初中一年级的女儿问我:上大学后是不是挺自由、挺好玩的?是不是真的想上课就上课,想不上课就不上课,老师不管学校也不会要求?女儿说她班上就有同学的姐姐在读大学,同学的姐姐是这样告诉她的。而更甚的,是有一些中学的教师也用这样的话语教育某些不爱学习顽皮捣蛋的学生:想玩?以后上大学了够你玩的,想怎么玩就随便怎么玩……
现在的大学,不仅是大学的本身存在着问题,拔苗助长的大学和大学教师的个人能力,自身素质也是问题多多。市场经济产业化下的大学已经脱离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也违背了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大政方针。就是现在上大学的学生和承担子女大学教育的家长,有的也是因为家庭面子问题的考虑,还有的甚至是“不上大学,去干什么”的无奈。教育的减招很难存在真正的减招,充其量也不过是东挪一下西移一把,如果贫穷落后地区的读书人没有欲望了,那就真的是以后可以接受教育的资源流失了,而对于经济富裕发达的地区来说,教育的资源是不会流失的。大学不够?随时可以上马,有钱来我想活在金钱社会的生命谁都不会拒绝。
如果教育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如果教育会造成苦难和艰难,我甚至希望,让那些名不副实的大学和乱七八糟没有意义的大学,尽快消失。教育是一个非常浩瀚的大问题,不是拍拍手拍了拍头拍拍屁股和拍拍脑袋就可以个人决定得了的,如果只是抓着某一个点或者某一个面做文章,反复的改过来改过去,那么我们的教育极有可能会被改造成四不象。我们的传统教育延续了几千年,汇聚了几千年的教育经验累积了几百代精端人士的智慧,难道会这么的不堪一击如此的脆弱?教育就如一座山,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山的表面山的表皮,山里面还有什么?我们不能靠揣测和臆想,在山底凿一条隧道不等于移山,也不等于我们已经洞穿了山的实质。
如果我们的教育真的迷惘了,真的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迈开了?那么,就不如不折腾或者少折腾。也许,回归传统,也未必就不是一种方式?
2016年5月16日
本篇文章授权readervip登载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