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在吃人 行政不作为
文章目录
当代彩礼吃人 体现行政不作为
最近一段时间,关注了不少彩礼案例,内心再次升起讨伐的怒吼。彩礼作为家长制的表现,在当代有愈演愈烈的表现。男人结婚,要被准丈母逼着买房买车,成就了当代丈母娘经济的笑谈。另外,丈母娘经济还表现在丰厚奢侈的彩礼杠杆上。
现实中网络上,充斥这样的论调:我收了你的彩礼,女儿会带着嫁妆来的,彩礼等于是还给你的,甚至还多陪了。
问题来了:这种你来我往是健康文明的吗?我说很显然不是。既然按照这种论调,财务是扯平的,那为什么非要搞彩礼陪嫁往来呢?
令人无语而愤怒的答案就摆在眼前。
无语的是,农业社会中,农民意识中的爱热闹心理。中国农民爱热闹,这个不用讨论了,这是常识。所以,凡事图个热闹,遇到喜庆婚事,更不能少了你来我往,借此宴请宾客好不红火!
愤怒的是,搞这种你来我往的零和经济游戏,就是家长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子女思想意识。对,就是控制子女思想和自由的手段。不管未来女婿的思想和准丈人有多大不同,有多大分歧,但是只要你承认送彩礼,那就是你向丈人屈服了,无论你先前辩论怎么符合当代价值观。农民意识就是这么简单粗鲁:你还是屈服了,把你收住了。除非你不想娶我女儿。
我们光看看彩礼对子女财务自主的影响。在当代,尽管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故事还昧着良心在讲,但是当下年轻人量力而行的消费观还是占据很大比例的。怎么努力都跑不过房价物价,使得酷抠族、不婚族兴起。收入朝不保夕,勉强维持,却要面对十万、二十万、上百万的彩礼,丈母娘信誓旦旦地说会通过嫁妆返还的。请问,无视现实,非要搞那么高的嫁妆超前消费,这不是试图控制年轻人的消费观,害了下一代吗?说严重了,这就是丈母娘在向当代价值观挑战,无声但不低调的挑战。
彩礼猖狂的典型农民意识的依据就是:我养了20多年的女儿,如今竟然眼睁睁地送出去,我要经济补偿。请问哪来的底气这么讲的?你白养女儿,那谁家的儿子不是养了20多年?这20多年阶段中,男女都不可能给自己父母多大经济报偿,父母都在“白养”孩子。
再来看结婚后,小两口都是在给自己的小家庭搞经济,收入属于小家庭所有,并没有理由把收入交给男方父母。所以女方不存在“为婆家做贡献”的无稽之谈。至于男的私下给父母好处,或者男的强行把夫妻共有财产贡献给公婆,那是破坏小夫妻之间经济契约,不能把责任归到亲家公婆身上,说公婆占有了女方的财产和劳动。
结婚前,结婚后养老前,这两阶段,是扯平的。最后看赡养老人阶段,按照家长制的做法,女儿不负责养爸妈,只协助丈夫赡养公婆。农民意识白养论调就是依据的这一点,有一定的理由。但是,把旧礼法和新法制放在一起并存,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因为真正讲起理来,是以当代法制为准。谁家的女儿都不敢公然喊出不养自己父母,去违反当代法律。
结论就是,丈人丈母,放弃女儿养老的主张,而去按照旧礼法不要女儿养老,那是自己放弃权利,不要怪男方公婆。
好了,三个阶段,都扯平了,丈人丈母,还有什么理由说白养女儿了?农民意识白养论调,就是活在新社会硬讲旧道理。有现代文明意识的农民,都要自己弄清这个道理。作为社会管理者,更应该尽到理论宣传的义务,践行张扬新时代价值观。
让人哀其庸俗沉闷的现实是,在农民意识占主流的广大底层,现实就是按照家长制逻辑运行,彩礼愈演愈烈。伴随着经济萎缩,更加造成男女无法成婚,中国人口危机越来越紧张。尽管我不认为人口少了就一定是坏事,但是目前这还是你们作为社会管理者头疼的事情之一。
面对这种价值观挑战,我们的最高管理层在干什么?前一阵有地方搞限制农村酒宴的行政处罚,治理低俗民风,我看好得很。面对这种不能自发产生先进性的陈旧民风,具有当代价值观的人们,就是要抵制家长制道具,彩礼。
彩礼的危害在当下已经很明显,这体现了行政不能充分张扬当代价值观。无论什么政体,都有相应的价值观。而当今所有政体,都是趋向于让整个社会践行经济、简约、高效的价值观的。
我们的行政要有所作为,刹住彩礼歪风。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居民 徐舟
2019年4月9日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