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过度牺牲?避开这几个误区,公益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文章目录
公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在这个人人都想做公益,人人都能做公益的新时代,加入公益事业中来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有统计数字显示:仅在99公益日互动就高达18。99亿人次,相比较去年翻了两番,爱心人士的数量也在连年上升。
然而,在广大爱心人士奉献爱心的过程中,社会各个角落都感受到了公益人送来的温暖和帮助,但另一个残酷的问题也随之而生。相信做过公益事业的人都有这样的困扰:做了一次好事是好人,做了多次好事就成理所当然。因此,很多人出现一个认知误区:做公益,就是过度牺牲自己的利益。因为对公益“好人”而言,他们自身几乎没有健康保障,当他们面对疾病困扰的生命威胁时,也会手足无措,也一样会沦为被救助者的行列。
那么,当代公益人,在行善积福的道路上又面临哪些困扰呢?
困扰一:得名失利,被架上道德高台
多数人认为,乐善好施才是公益的本质,因其具有利他性才得以声名远扬,不可否认一些人做公益也是为了有个好“名”声。然而,一旦被架上道德高台,就很容易陷入过度牺牲的行列,一些志愿者就会带病工作、熬夜加班,甚至因为投入过多时间去做公益而影响家庭关系。
困扰二:人单力孤,成为公益“独行侠”
一个人做事势必没有一群人做事的能量大。对一些公益人来说,他们经常做好事,却因为不善与人沟通合作或暂时没有找到组织而陷入单打独斗的困境中,他们不善于从外部获取资源支持,只是一味自己有多少钱,就捐助多少钱;自己有多少时间,就做多长时间的志愿者,这种单打独斗的公益模式不但让自己身心受累,最后也势必成为被亲友孤立的公益“独行侠”。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温暖别人,成就自己的公益人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做好如下两点:
第一,公益行为要适度,量力而行。
无私奉献,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美德,但很多人对公益人存在误解,他们认为做公益是一种“喂饱别人,饿死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自己遭罪让别人享福的行为。
实际上,公益事业不是苦难考验。公益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高德境界,做公益并不意味着无限的反人性牺牲自己,这是不人道的。消费扶贫时代,一边做公益一边成就自己的公益事业也已成型,并让很多志愿者受益。
第二,找对方向,切记盲目坚持。做公益和做其他事情一样,公益人在奉献爱心中也会遇到各种难题,盲目坚持做公益,只会让自己苦不堪言,不但挫败自己的信心,冷了一颗热心,甚至还会影响到其他人对公益的看法,以及对公益事业的怀疑。所以找对做公益的方法,发现方向不对及时止损是关键。
消费扶贫时代,如何一边做公益一边保护做公益的志愿者,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都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不能放弃一个需要救助的人,同时,我们也不能让任何一个立志于做公益的人寒了心。尚智汇就是以农村扶贫产品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平台,以公益志愿者为推广群体,以公益组织为福利保障,全心为志愿者服务,汇聚社会各界爱心能量的公益平台。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