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开始,教育机构的形象在公众心中已逐步沦为像是骗子。和教育机构打过交道的人们都在用亲身经历来讲述为何教育机构在他们心中像是骗子,他们是老师、是销售、是学生,都反映了一个令人难堪的客观事实——部分国人已经真的认为教育机构像是个骗子。除了个位数回答持否定态度,赞同教育机构都像是骗子的答案占到绝对比例。

  教育机构创办门槛不高,最初的从业者多为公立校教师。随着市场需求增长,越来越多从其他行业的淫转向教育。任何零门槛行业,其竞争状况和服务水准都必然不会太理想,服务非标且周期长的教育行业更甚。在“缺师少课”的条件下吸引生源,机构或被迫或主动地会涉及夸大宣传和虚假承诺。师资造假是重灾区,北上广一线名师,是编出来的唬人头衔,教师证没有。老师速成,一个月,把一个小白迅速打包成所谓的优质的中国名师。缺乏系统教研能力,老师按照统一的方式授课,机构教学套路:只讲技巧,走流程,不求知识功底。培训老师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授课,结果是授课内容,模式,板书,技巧等都要一样,因为机构要保证老师的替代性,谁都可以被替代。老师都是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人。机构推崇销售为王,业绩治百病,大单解千愁。销售为王理念使教育机构轻视后续服务过程,对核心的教学服务环节投入不够。签单前拍胸脯保证、签单后拍屁股跑路。另外,作为家长来说,对好老师的印象依然是重点学校任教、N年教学经验、参与高考命题专家。机构就迎合家长们的胃口,主打名师牌、过分夸大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