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带头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文章目录
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地不断改善,人们渐渐淡忘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节俭意识,取而代之的是“好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现如今,满桌杯盘狼藉俨然成为“新时尚”,打包剩饭剩菜却被称为“丢面儿”,“剩宴”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价值约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正如古人所说:“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社会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定供给必然功不可没,同时也敲响了“粮食安全”警钟。因此,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要时刻怀有危机意识,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决杜绝铺张浪费,才能端稳“中国饭碗”,守好中华民族的“米袋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针对当前国际形势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党员干部要以上率下,做好“厉行节约”的践行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党员干部要树立“崇尚节约、杜绝浪费”的消费理念,按需点餐、文明就餐、理性消费,让“光盘”、“打包”、“不过量囤货”成为习惯,并自觉抵制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避免铺张浪费。同时,党员干部也要率先垂范,当好“反对浪费”的宣传者。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主动制止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等行为,并利用微信、QQ等网络载体大力宣传“光盘行动”,提倡绿色低碳消费,助力掀起勤俭节约“新食尚”高潮。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带头当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着、宣传者和监督者,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坚决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