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联盟共建共享 人文党建有质有情
  ——兰州市安宁区城市基层党建打通校地共建新通道

  高校云集是兰州市安宁区亮眼的名片,意气风发的学子、钻研治学的教师、书香四溢的校园,人文情怀在这个辖区充分展现。如何充分利用好高校资源宝库,成为安宁区在新时代城市治理中的重要探索。
  一、居民议事,让服务对接需求
  “小区的日常保洁做的不是特别好,还有些卫生死角没有清理到”“车位不够,日常停车是个难事,给孩子们能不能划一片儿童车专用位置,又安全又方便”银滩路街道农大社区召开的“居民议事会”上,居民代表畅所欲言。为确保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农大社区依托“大党委”制度,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召集甘肃农业大学后勤处、物业公司、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开启“居民议事”治理新模式。坐下来谈谈心、面对面出出策,在议事会上,物业公司谈工作谈难题,居民代表讲需求提建议,参会各方就问题难点积极讨论寻找解决办法,农大社区针对问题和需求,凝聚共驻共建单位力量,细化措施拓宽服务项目,组织党员志愿者以“红色网格”为单位,日常化、经常性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与共建单位联合行动在小区内增设机动车停车位,规划非机动车临时停放点,增加集中晾晒点,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多一点沟通,多一份理解,农大社区和辖区高校发挥党建联盟合力,让矛盾在议事中化解、问题在议事中解决,提高了辖区居民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一直以来,服务高校的社区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及管理方式都有其特殊性,如今,“区域统筹”的城市基层党建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思路为破题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以党建为平台,串联高校、社区两个基层单位实现优势互补,把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共建切入点,形成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应,真正使服务对接需求,以校地联合带动工作提效,以党建联盟优化服务质量。
  二、人文建设,让文化对接生活
  安宁西路街道交大社区的主体服务对象是辖区内的兰州交通大学,聚焦居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社区“大党委”积极主动对接辖区单位党组织,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扩大“朋友圈”,打破服务被动、资源薄弱壁垒,交大社区党支部“牵手”交大离退休服务中心在职党支部建立“党建共驻共建活动基地”,实现乐民文体服务圈,进一步发挥高校与社区的合作效能。交大社区结合辖区人文优势,深度挖掘辖区党员榜样、文化名人故事,利用共驻共建基地,做到阵地、教师资源共享,培养居民人文精神,传递家国情怀。结合传统节日,社区常态化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以辖区书法、绘画等18支群众性文体组织为平台,打造“书香社区”;借助高校83个大学生社团协会,打造“青春活力社区” ;发挥老党员老教师余热,办好暑期课堂,打造“未来之星社区”。交大社区充分挖掘辖区资源优势,深度融合, 实现组织阵地整合使用,优势互补,依托高校文化传播教育职能优化社区服务专业资源,以社区党建带动全域融合共建,服务方式从“群众找服务”切实转变为“社区送服务”,以更开放创新、积极主动的思维推动社区治理工作有新面貌、有新风气。
  三、人才出招,让实践对接成长
  近日,培黎街道师大社区党总支组织新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以“党建引领促创建 共建共享激活力”为主题的欢迎仪式暨业务培训会,充分挖掘辖区高校资源,强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勇于奉献的服务意识,利用人才优势,扩充服务社会高能效。甘铝社区组织西北师大知行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手绘创文文化墙活动,志愿者们认真在老旧小区楼院墙上绘制精美有趣的创文宣传图,既美化了小区环境,又把全区重点工作积极融入百姓生活,润物细无声,文明生活新风尚树在居民心中。此外,甘铝社区党委联合西北师大知行学院教育管理系学生第三党支部开展“党员做先锋,清洁家园优环境、垃圾分类我先行、扫黑除恶扬正气”主题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党员在辖区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锤炼社区党员和在校学生党员的党性,发扬党员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党员积极主动投入社会治理过程。社区成为年轻大学生的教育实践基地,青年学生成为社区建设的人才宝库,磨练品行、锻炼能力,把书本所学转化为实践动力,用知识力量为社会治理、服务群众开拓新道路,在校大学生在社区街道这个实践平台中长本领、壮筋骨,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社区和高校从党组织共建联动的视角,探讨构建“共享优质资源、共同服务群众”的党组织联动共建模式,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党组织保持新鲜活力,真正实现了融合共建双向交流。
  安宁区通过城市基层党建,深度融合高校资源,携手驻区高校共同打造科学、人文、和谐的品质安宁,破除各自为阵的孤岛效应,将高校建设成为社区党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基地,将社区建设成为高校党员、在校学生联系基层、实践锻炼的课堂,在共同进步协同发展中实现社会治理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