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层层等命令”看基层干部应急能力短板
文章目录
近段时期,河南等一些地方接连遭遇台风、特大暴雨等突发险情。面对险情,各地的处置总体比较科学到位,但也有个别地方因为“层层等命令”,该停工的没有停工,该停运的没有停运,应急机制启动滞后、运行不畅,造成人员不必要伤亡。这些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告诉我们,遇到突发状况绝不能被动“层层等命令”,要有第一时间的意识,针对不同的情况科学果断处置。
不可否认,“层层等命令”绝不仅仅出现在郑州地铁5号线,在一些地方和场合,“层层等命令”成为了党员干部的习惯做法,面对位居,不敢决策,放任时机流失。
“层层等命令”暴露了一些干部执行制度的僵化。“制度规定这么做”“出了问题谁负责”……都是一些干部在应对危机不作为时振振有声的说辞。因为“没有接到停止洒水通知”,下雨天洒水车照洒不误;因为上级没有命令,即便中央和上级的一些文件已经出台、政令已经发布,还在收取一些不该收取的费用……不管大事小情,遇到情况都习惯性地等待上级通知,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相机采取实事求是的对策,这看起来似乎是讲程序、守规矩,实际上是敷衍塞责、懒政怠政,是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
“层层等命令”反映了一些干部应急信息上报的滞后。没有及时准确的信息,就没有科学合理的决策。面对应急和突发状况,迅速、全面、准确的信息上报尤为重要,有时一刻钟甚至片刻的耽误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洪水、火灾等突发状况瞬息万变,基层身处一线最知道真实情况,要果断、主动上报信息和情报,必要时甚至可“越级”上报,让掌握决策权的及时掌握一线信息,切不可被动
“层层等命令”,让抢救、挽回的时机在白白等待中流失,最终无可弥补。
“层层等命令”折射出一些干部的畏责不担当。“层层等命令”背后是“层层怕担责”。一些基层干部面对突发状况,明明可以采取一些及时有效的措施避免灾害的蔓延、损失的加重,但主观上担心自己临场处置不当会被追责,而选择“等待命令”是符合程序的,是不会追责的。说白了,这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缺少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忘记的是“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承诺,丢掉的是共产党员“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信念。
任何制度规章都不会尽善尽美、任何操作流程都应对不了所有突发状况,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首先就要破除干部“层层等命令”怪圈,进一步完善应急治理体系,形成既严谨有序又宽松科学的制度体系,赋予基层一线干部适当的临机处置、随机应变职权,让身在现场的干部能现场处理问题,坚决避免重大突发事件因应对失措、调度无方造成人民遭受惨痛损失情况发生,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完善。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