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摘除形式主义“毒瘤”
文章目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反对“四风”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收效卓著。但“四风”问题树倒根犹在,反弹回潮的隐患和压力犹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问题还比较突出,甚至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居“四风”之首的形式主义更是在基层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一些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忙于填写各类表格,加班加点,而没有时间进村入户调研办实事;在一个多议题的会议中频繁变换会议室的电子横幅,换一个议题就换一个会议名称,“应景”拍照以备督导检查;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都用同一条路线、同一批对象来对付,让“现场”变“秀场”;微信工作群变成了拍照定位的打卡机械式汇报平台,失去了工作交流的意义,违背了建群推动工作的初衷……
形式主义看上去很漂亮,实际是个“花架子”,好看不中用,危害性很大。它不仅有名无实、空洞无物,还有一个很大的危害就是造成工作作风漂浮,工作变味走样,一切工作最终没有落到实处。形式主义就是一颗“毒瘤”,拉远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必须予以“摘除”。
形式主义为何根深蒂固、屡禁不止呢?究其原因就在于一些“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喜欢搞形式主义,乐于和形式主义“打交道”,工作上希望能够快速给上级留下好印象,说到底,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造成的。
要想摘除形式主义这颗“毒瘤”,首先,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政绩观。 强调:“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因此,领导干部要着眼于长远和大局,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坚持不懈的韧劲,每项工作都要一抓到底,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杜绝浮夸、浮躁。其次,要强化监督问责。既要加强党内监督,又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强化群众的监督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同形式主义作斗争,对发现的形式主义问题,各级纪委监委要及时调查核实,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曝光的要曝光,从严从重处理当事人,让形式主义者承担风险,付出代价,这既能体现出治病救人、关爱干部,又能发挥警示他人的震慑作用,利于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第三,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为官一任、为民而为”的责任意识。要坚定不移地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工作中求真务实,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心系群众,不谋虚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各级各部门必须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彻底根除形式主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创新实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