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发QQ问我:“在三中全会《决定》中,真的没有提到‘房价调控’这个老百姓议论的很多的这个老大难问题吗?”
  看来这网友是没有耐力把近两万字的《决定》读完,才走捷径找人解答。我的确是通读过两遍的,虽仍对其中的诸多问题一知半解甚至没弄明白,但我还真没看到有谈及“房价调控”这件事儿的文字出现。于是我也纳闷:“干嘛只字未提?”而且开始搜集相关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人的肤浅解析。
  据新浪财经和其他媒体报道称,自2003年以来约10年间中央共颁布43个调控政策,而房价却反其道而行之:越调控房价越10年上涨了10倍!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0个大中城市10月房价,京沪广深房价涨幅逾两成,成为2011年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之后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共多达43次。这些政策囊括了一个国家机器除军事力量外的几乎所有手段,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超越一个政体所应触及的边界。
  遗憾的是,伴随雨点般调控的却是一根直接上升的房价曲线。据国家统计局城镇入户调查的口径计算,过去十年间,我国城镇住宅价格年均涨幅约为16。1。在住房矛盾突出的大中城市,人们对房价上涨的感官则更为强烈。首都北京的五道口华清嘉园被称为宇宙中心,最初房价约6000元平方米,而目前已至6万元平方米。这一10倍的上涨幅度高于统计局数据,但可能更贴符大城市居民的心理感受。
  特别是今年1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指数其中69个同比上涨,65个环比上涨;一线城市继续领涨全国房价。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市涨均超过20,全国房价整体同比涨幅9。3,高于9月份的8。7。成为2013年初“国五条”实施后的最高涨幅。同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意见”,至此,京沪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房市调控加码政策齐出动。
  然而中国房地产的现状,由调控反复敲打塑造成型,显得扭曲又充满张力。其间房产泡沫论、崩盘论不绝于耳,虽然险象环生却又从未成为过现实,以至于一些资深开发商面对新政策的出台,早已养成了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顽固心态:我就是不降房价。
  有鉴于十年调控房价,房价反而上涨十倍的残酷现实,因而调控房价似乎成了本届中央政府不敢轻易触摸的红线。因此,“三中全会只字没提调控,那么政府以后究竟还管不管房价”便成为三中全会后人们所存在的最大疑问。
  面对行政化调控房价“越调越涨”的怪圈,虽说11月15日公布的三中全会《决定》通篇没有提到“房价调控”,但还是提出了几个与房价调控稍有关联的措施,包括: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及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等。其中,外界普遍关注的房地产税并未有具体出台时间表。
  我个人的理解是:本届中央政府对房地产泡沫的严重危机并非毫无觉察,而是由于危机太大根本无法化解,因此采取了与前一届政府不同的措施,即不再努力维护泡沫不破裂,而是“交由市场本身来进行调节”。
  我的这一点理解,缘于李克强在出席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作经济报告时曾明确表示过的,“不会延续此前通过扩大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法进行救市”。他表示:“如果放松货币政策,多发赤字,那就像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我的这一点理解,还缘于 的“把价格问题交给市场”这句话。这话听似是对水、油、电、燃气而言,而实则暗指房价,暗示以后房价的涨与跌,政府都不插手。特别是李克强说“我们的货币已经够多了”不再加大发钞,更加证明 两人的意见已完全形成了“回归市场,让市场成为房价调控的工具”这一共识。而《决定》所提出的“明确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其中第10条所言“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则进一步做出了明证。
  因此我最终的理解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正在将影响楼市的财政改革和土地改革作为工作重点,体现了要重视长效机制的调节。而《决定》中的诸多内容虽然未具体地涉及房价调控,但均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直接的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交由市场本身来进行调节”这句话就似“神针”,它必将最终刺破房地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