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自上而下向官僚主义等政治顽疾发起猛烈攻击,这是反对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的新利器,干部群众为之拍手称快。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仍存在着不少官僚主义作风。例如,一些领导干部官气十足,不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愿下基层访贫问苦,不愿和群众“坐同一条板凳”吃农家饭,喜欢安坐办公室遥控指挥,喜欢拍脑袋决策,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喝五吆六、横眉立眼,老百姓经常感慨“官僚得很”。这些官僚主义作为机关病、政治病,在现实生活中时有所见,群众十分反感。
  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发生,很多时候是被官僚主义给“逼”出来的。因为官僚主义者抓工作往往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凭长官意志办事。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下达不切实际的任务,制定不切实际的指标,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搞得基层无所适从,但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做表面文章。基层单位作为行政管理的小细胞,人手有限,但“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对应着各路“条条块块”,上级的各类检查督导调研等等频频而来、铺天盖地,常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但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搞“假把式”。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湖南某产粮大县的一位镇党委书记说:“检查考核过多过滥,有的乡镇浮夸造假,只要没出大乱,检查意思意思就行了,上级部门一般也不会较真。”据《半月谈》报道,江苏一位大学生村官反映:“举办一个有关留守儿童的活动,虽然内容、意义、流程都是一样的,但因为涉及的部门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每张表格要想方设法填得不一样,光填表就要花去不少时间。”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官僚主义则是党群关系的天敌。 强调,“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这是振聋发聩的警示,也是对破除官僚主义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