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葛优也被骗 警示护好“钱袋子”
文章目录
今年的春晚节目持续在网络上保持着很高的热度,其中葛优和蔡明、潘长江、乔杉、翟天临合作的小品《“儿子”来了》,反映了一些不法分子用养生讲座、情感推销等手段,专门欺骗老年人巨额购买养生器材、保健品等牟取暴利的现象,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日前,在接受采访,在谈及潘长江和蔡明的小品的灵感来源时,潘长江把搭档葛优“出卖”了,曝15年前葛优就上当受骗,花了12000元买下一个号称能治疗睡眠不良的床垫,比小品中8000的床垫还贵了4000,按当时的物价来算12000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最后这个床垫葛优并没有用多久就放在仓库里了,正好这次小品用得着,葛大爷就把它搬出来当作排练的道具,并上了春晚。
潘长江在“出卖”葛优时,也同时坦言,自己的母亲在多年前也差点受骗,当时,潘长江的妈妈听了一个讲座,回家让潘长江花8000块钱买一个单人养生床垫,他不买还被骂了一顿。
网友们得知此事后表示:原来明星也上当,没想到绝顶聪明、在很多影片中饰演骗子的葛大爷在生活中也会被骗,葛大爷这是用受骗经历现身说法,在春晚帮全国人民上了堂防骗课啊!
对此,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从潘长江的母亲差点受骗,到葛优被骗,无不说明所谓的保健床垫坑人不浅。艺术源于生活,也给生活当头一棒:骗子横行,防不胜防。如果说小品让人忍俊不禁,那么须问,这一骗术何以跨度长达20年?不提高防骗意识,不提升打击力度,小品就永不缺“富矿”。
其实,小品《“儿子”来了》里面披露的欺诈套路并不新鲜,可是生活中却总有人上当。要让类似骗局不再发生,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练好防忽悠“内功”。关键是要引导教育群众莫信神药、神医谎言,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辨别能力,抵制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牢记“没有免费的午餐”,从而远离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
打好防诈骗“铁拳”。各职能部门必须履职尽责,精准施策,信息共享,合成作战,快速反应,整体联动,形成打击防范各类诈骗犯罪的合力,捂住群众的“钱袋子”。
织好防诈骗“天网”。要强化源头治理,加强清理整顿,对那些存在的虚假宣传、传销等问题的产品形成监督网络,依法实施打击处理。
总之,打击诈骗、保护好群众“钱袋子”任重道远,须多管齐下方能让更多骗局难有存身之地。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