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在古代曾有过三次大规模人口大迁移,由于北方频繁战乱掠夺,人们为了躲避战乱饥荒,人口由中原地区大规模南迁,带来先进农耕技术,文化,医疗,人文,建设等,导致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基于以上条件,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在台湾设立行政区。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 秦朝称“瀛州”; 三国时期称“夷洲”;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在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大陆兴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随着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世界进入海权时代,欧洲新兴的海权国家纷纷往亚洲拓展势力。在当时大航海时代背景下,欧洲为了资本积累,航海家们环球航行,发现新大陆,杀戮抢夺,而且当时台湾至明清开始实现闭关锁国,封闭以世界对接。而在1624年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南台湾。 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殖民者也曾侵占北台湾,后被荷兰人驱逐。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郭怀一领导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武装起义,虽最终被镇压,但表明荷兰殖民统治已出现危机。九年后他们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塽前后治理台湾22年,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原住民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明郑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逐步演变成地方割据政权。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今属福建漳州)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至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侵略矛头直指中国,中国边疆危机四伏,而台湾战略地位显要,成为英、美、日、法等列强武力侵犯的重点。明治维新伊始,日本确立“开疆拓土”的侵略总方针,琉球和台湾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 1874年5月,日本以琉球漂流民在台湾被杀为借口入侵台湾,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约》,虽然清政府对日本作出妥协,但《北京专约》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到了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翌年清朝战败,派遣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在日本侵占台湾的五十年间,极力强化皇民思想教育,强制普及日语,鼓励养成日式生活、改日本姓氏等,企图从精神层面消灭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臣良民”。殖民初期,日本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经济政策,诸多利益被日本财阀集团所弄断。
  到了民国时期,1930年代,日本侵略华南、南洋日亟,台湾成为日本南进政策的跳板,故推动以军
  需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化,把台湾当作日军的补给地,台湾进入半工半农的社会。1939年,台湾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许多台湾青年奔赴大陆参加抗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
  战后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在接下来解放战争时候,949年,国民党内战失利,蒋中正(蒋介石)率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退
  踞台湾,5月19日颁布《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布告戒字第壹号》(简称台湾省戒严令),宣布台湾处于战时动员状况,封闭全省,限制出入境,实行军事管制,封锁大陆消息,严禁一切违禁的言论、出版和罢工、游行等活动。12月7日,国民党“中央政府”迁至台北市。国民党迁台后进行大规模党务改造运动, 建立起蒋氏父子对国民党的绝对控制权,经济上进行财政整顿,改革币制,稳定物价,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
  国民党在戒严体制下巩固与强化专制统治。1960年蒋中正通过“国民大会”修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获得连任而成为“终身总统”。同时国民党最高权力开始向蒋经国过渡。在白色恐怖统治下蒋氏父子对党政军严格控制,对反对势力采取严厉打击的高压政策。由于得到美日等外国资本的支持,实施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日据时期的基础,美国提供数十亿美元经济军事援助和运用从大陆运去的黄金、美钞等外汇以及从大陆赴台的人才,台湾经济从1960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到蒋经国时期,台湾与香港、韩国、新加坡被经合组织列入新兴工业化社会,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台湾经济奇迹威名远扬。同时也积极推行“本土化政策”。在其执政晚年逐步开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和报禁,以及实行“民意机构改革”等,开启了台湾政治民主化之路。
  蒋经国时期政策:
  (一)对内推行民主共和制,废除封建继承制,解除“戒严令”,开放党禁和报禁,为台湾后来实行“政治民主”铺平了道路;

  (二)放宽两岸政策,开放大陆探亲,允许大陆老兵返乡,打破两岸近40年的隔阂,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改善;

  (三)推行人事革新,打破省籍界限,向本省人开放政权,大量启用本省籍官员如林洋港、谢东闵、邱创焕、徐庆钟、李登辉等;

  (四)重用经济技术专业人才,全力推动岛内经济建设,例如“十大建设”、“十二大建设”等,使台湾“赢得亚洲四小龙之首”的美誉;

  (五)倡导廉洁奉公,制定“贪污治罪条例”,坚决反对贪污。蒋本人则以身作则,勤政爱民,勤走基层,每年下乡“平均超过 200次”。
  台湾从而开启蒋经国时代。
  到了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台独精神教父李登辉,就任,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任内鼓吹“台独”,提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恶化。
  李登辉这个人具有很深的日本文化背景,曾参拜靖国神社,说过钓鱼岛是日本的,这样没有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是可耻的,政治的老手,玩弄政治于股掌之间,排除异己,也为后来国民党与民进党提供教科书级别政治范本。
  后来民进党不断从中吸取改良,不坚持九二共识,台独意识形态不断加重,后来陈水扁,蔡英文政府就能看出,简直是台湾政治现状的扭曲变态化。
  说完政治台面,再说台湾地下秩序,由于台湾深受侵略,日本长达多年日化影响,以及战后美,日等国插手其间,台湾帮派林立,黑金政治,官商勾结,以台湾竹联帮为例,涉及灰色地带,是著名的国际性黑社会组织,政治上为他们提供保护伞,如此病态政治环境,提供最有利发展契机,在联想对比下,日本雅库扎,存在很多相近之处。

  

  台湾还有很多路要走,首先是思想意识上,回归到原则问题上,贵在当权者方向,顺应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祖国统一才是唯一出路,不要他人当做枪使,要有民族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