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那些还在幻想读书能改变命运的90后和00后
文章目录
我是一名80后,也就是是网络上大家戏称的最惨的一代人。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刚刚毕业又赶上了高房价,工作没多久又遇见了延迟退休。当然也是那个迷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时代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在小学时候那句口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记得读高中时候很多同学挑灯夜读希望可以考上一个好大学,因为很多小县城的人都把改变命运的方式寄托在读书上,那一届高中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考的不错,名校、重点大学的也不在少数。可是读书好真的能让生活变得更好么?如今过去15年了,去年聚会时候发现很多同学即使是名牌大学,他们也大多过的不如意,甚至很多同学因为生活的艰辛已经两鬓斑白,生活为什么会如此的艰辛。而一些当时成绩不怎么样的同学凭借着家里关系进了垄断企业现在反而过的不错。
以前以为只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生活就会变得更好,现在发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因为时代已经变了,踏踏实实做事情,做产品,做技术的人获得回报率太低,这年头想致富靠得的投机、玩转政策而不是踏踏实实的劳动。这一点从很多企业的经营可以看出。在美国利润高的企业都是强IBM、微软、苹果、甲骨文、亚马逊、波音这种实实在在靠做产品做服务的公司,而在这边利润高的企业都是像移动、电力、银行、烟草、石油等靠政策垄断暴富的公司,少部分人靠垄断富了,那么坑的又是谁呢?当然这种垄断性公司需要的肯定不是技术性人才,而是通过裙带关系继承世袭让少部分人继续富下去。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发展才几百年的文明可以完爆一个发展几千年文明的根本原因所在。
是什么在驱动着我们努力奋斗?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是当你一直很努力奋斗的时候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的时候,内心是那么的绝望。最怕的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灵的累。一个农村或者小县城的人通过寒窗苦读来到大城市后,本想着生活会越来越好。可是面临他的是苦逼生活才刚刚开始。从小受教育来说你考上大学的概率会比北京、上海的同学低的多。当走上社会的时候你的父辈关系拼不过别人你进垄断企业的概率又低了很多。当工作几年你想买房子的时候你会发现房价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以至于后来发现身边过的好的同事、朋友基本都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而得,基本是靠父辈甚至祖父辈的财富的积累。要靠自己奋斗想过的好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非常的难了。
还清晰的记得当年985硕士毕业时候的那种自信和对未来美好憧憬,睡过地下室,租过农民房。可是后来发现物价的涨幅远远比工资快,攒钱的速度远远不如房价的首付。真的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时代真的太畸形了,富的人并不是因为勤劳,穷的人并不是因为懒惰。以楼主所在的城市杭州来说城郊的农民可以算是富的流油,靠的啥?是租房经济,是通过拆迁红利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有没有人想过这些财富从哪里来?从宏观经济学来看只有劳动创造才能产生财富,这些城郊农民没有去劳动创造而获得了大量财富,那么必定是有些劳动创造的人的财富被掠夺,财富通过复杂繁琐的政策转移到这些城郊农民身上。就比如说社保,每个正规的企业都是需要给员工交社保的,很多年轻人开始在城市工作可是后来因为房价高要回去老家去了,那么他的所有的社保(自己加公司)是否能完全迁移?被剩下的那部分又是让谁受益了呢?再比如很多外地人来杭州打工生活一样的纳税,但是他们想享受一样公平的待遇的时候一纸户口就把他们挡在了大门外。说起杭州真的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葩的城市,明明郊区有着大量的土地还非得要卖着那么贵的地价,市区那么多荒地不合理利用造成交通拥挤反而弄个买车摇号,而公共交通更是差的让人窒息。
我们每天兢兢业业的上班奋斗为的只是房子、车子、医疗、教育这种生活必须品,多少人奋斗一生只是为着这本身毫无价值的钢筋水泥睡觉的笼子,想想是多么的可悲。去过东京、台北、澳洲才让我了解到了生存和生活的本质区别。那些从农村出来寒窗苦读的学子们真的如果真的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真的只有想办法技术移民吧,不为了自己也要为了自己的后代想想,在这边靠自己奋斗真的很难很难,房价、医疗、教育、货币贬值分分钟就会把你吸干。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