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当有为
文章目录
工作当有为
《人民日报》《绷紧为官有为这根弦》的文章说:现在地方机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有些干部想借机构改革的东风换地养老;一些地方出现了闲差受追捧现象。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而我们面对当今官场这种古今罕有的不正常现象,需要的是深挖其中根源;而不能夸夸其谈,要“绷紧为官有为这根弦”了事。
人们干工作,都会追求有为。农民种地,不想把地种好,让地里多产粮食?工人做工,不想把工作干好,让自己多拿工资奖金?就连少不更事的孩子在学校读书,也会一门心思要把书读好的。虽然他们尚不清楚,读好书对自己将来工作和生活的重大影响,只是大家都在认真读书,风气使然,也没有哪个人不想把书读好了。而极少数或脑子智商不行、或由于其他客观原因,导致学习硬是跟不上班的学生,则会倍感压力;一方面自己想把书读好,一方面又实在掌握不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比下到深井采矿的矿工还难了。于是,他们只好缴械投降,要求父母不再让他们读书,就是去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了。这同样是想把书读好,又能力所不及的痛苦抉择。
但人们对工作追求有为,并不是人的天性对工作有什么特别的嗜好,有如进楼台馆所,吃喝玩乐一样逍遥快乐;而是利益的驱使。一个人只有尽可能完美无缺地将工作干好,才能获利最大有收益。例如农民种地,尽量把地种好,地里就能多产粮食,让自己获利最大的收成;工人做工,尽量把工作干好,自己就能获利更多的工资奖金。假如一个人的工作与自己个人利害得失没有什么关系了时,就没有人还会刻意去追求工作上的有为了的。例如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生产队,社员每天都在生产队集体劳动,其工作还不能说与自己个人利害得失无关,只是吃了大锅饭,工作干好干坏,并不仅仅是影响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而是关系生产队所有人的收入了。于是,就没有人会追求工作上的有为;偷懒耍滑磨洋工,出勤不出力反而成为常态了。
当然,由于人们干工作要追求效率,工作有为也是现实的需要。譬如一个企业老板,会允许他的员工工作慵懒散漫,不认真踏实干好;甚至工作三天打鱼四天晒网吗?这样,他的企业哪里还可能有市场竞争力,能够在商海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呢?因此,一个企业老板为了让员工工作有为,能够认真踏实把自己的工作干好,都会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奖罚措施,对工作干得好的,给予奖励;而对工作不干好的,则要进行处罚,直至将其开除出去。用利益与风险双重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对政府官员的行政执法工作而言,就更离不开利益与风险双重激励机制了。因为行政执法工作有其特殊性,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跟坏人干事作斗争,带有一定的风险性,也算高危职业了,要人们自觉地干好,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自古以来当官都有较高的待遇享受;而如果政府官员不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处罚起来也是极其严厉的。看过去政府官员工作中犯错了,就可能要受到凌迟、腰斩等酷刑。法律对老百姓有这样的刑罚吗?过去政府官员正是由于工作中有严格的奖惩激励机制,所以他们对工作有如工人农民一样,都会认真踏实干好。为官当有为;而难以出现占着茅坑不拉屎,尸位素餐不作为的慵官懒官的。以至郑板桥听到室外风吹动竹子发出啸啸声,就要担心自己是否工作没干好,让老百姓受苦了。
工作当有为。只有有为,才能更好地获利。也因此,人们对待工作,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都希望多干,干有分量的工作。然而我们现在的政府官员,“闲差受追捧,”“涉改单位一把手产生了随遇而安,坐等退休的想法。”“希望借此机会到清闲一点的部门去,只要能保持原来待遇即可。”为何现在的政府官员工作这样了呢?原因在,现在政府官员坐了铁交椅,端了铁饭碗,工作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与自己个人利害得失没有什么关系了。反正工作总是要给的;工资月月有拿,待遇是不会变的。于是,对机构消肿,进行机构改革,这是好事;但大家是铁交椅铁饭碗,下岗失业的事,是不能出现的。结果只能是,机构消肿,人员却不能消肿,不能安排那么多正职了,就多设一些副职。一正十几副的怪事,也出现了。
原来是我们特地设置了这么多闲职,让这些政府官员坐等退休的。这就是人民日报的不对了。一方面对这些政府官员厚爱有加,干不干工作,闲职总得给一个;一方面又冠冕堂皇,头头是道,对这些政府官员大加指责:“有的惯于当二传手,乐于倒手转卖,工作能推就推,问题能绕就绕;有的善做清谈家,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花拳绣腿;有的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做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其实,这些到底要怪谁呢?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2019年3月15日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