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德岁:《给孩子的生命简史》评价之一
文章目录
缘由:此书被评选为18年度十大童书之一;之前写有最难啃的《物种起源》通俗绘画本;被人称为文艺范的科学家。他五十年代出生于安徽,上天给了他聪明的眼睛与耳朵:看书过目不忘,清晰辨音力强,这给他后来成为古典音乐迷的、轻松能听出一曲巴赫钢琴的弹奏中哪个音弹错了。现在他是华裔美籍科学家,退休后,经常穿梭于两国间的科普创作的交流,以一腔热血报答曾经给予他在苦难生活时的勇气与力量。其一:书籍的评价。不是戏剧,却如戏剧一般采用分幕的结构,并擅长埋悬念和抖落包袱;它不是小说,却如小说一般充满故事和角色,叙述生动而清晰;它不是文艺随笔,却随处可见对莎士比亚经典台词,还有欧美以及中国诗歌、历史掌故等恰如其分地引用,它其实是一本讲述地球生命进化恢弘壮丽史诗的科普书,写得既硬核不通俗、既文艺又理性,既有趣又明晰,虽然名字会显得幼稚,然而,在未知的科学知识面前,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孩子。其二:科普著作的传统延续。我们有非常好的文学素养和艺术及科学知识蓄备的人员,也曾经为国家写出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竺可桢李四光华罗庚等,他们都是国家当时文理兼修的科学家却在做科普工作。被称为达尔文主义的赫胥黎,这个专门在每次开会时,能够嗅出对方的反达尔文主义的一些味道,立马打断对方的语言进行当场批驳。由此被称为达尔文主义的最忠实的保护者。就是这位科学家家言:科学与文艺并非两件不同的东西,而是一件东西的两面。还有促进苗德岁进行科普创作动力的,就是先辈高士其先生的创作经历,也深深打动了他。父母名字叫仕琪,就是读书有做官有钱财,然而他却改名;大脑受到实验室细菌侵入,基本上是废人的情况下,依然写出那么多有水平、那么字数的科普作品。苗德岁回忆道,当年在中科院读书的时候,时常可以看到令人尊敬的高先生在阳台上晒太阳,那时候的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踏上和高先生一样相似的路。但是,我们古生物学界,一直有写科普的传统。再追根溯源,就是被中国考古界泰斗、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的陕西华县人杨钟健先生,整个古生物研究一脉相承,没有另外。其三:苗德岁的学术研究与科普写作。起因是他一开始就进入了科学研究的正门,师从中国有着恐龙研究之父的周明镇先生,作为先生的研究生由此进入研究的圈子。而这个周明镇先生更是了得,受到新中国召唤,便不顾妻儿尚在台湾,毅然从美国回国效力的周明镇,按照今天的说法是位男神级别的,风流潇洒的科学家,苗德岁称老师也是一个老文青。周先生在古生物界的泰斗地位不容置疑,他和金庸是好友,其他几位夫人也是好朋友,所以,与巴金一家其夫人是闺蜜关系。在这样一位文艺导师的影响下,苗德岁在文理兼课的道路上越走越深,越走越远。这样的风气在古脊椎所颇受欢迎,其中张弥曼先生是世界女科学家奖获得者。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