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传》之一、二(1898 1942年)
文章目录
周公传
周恩来,字翔宇,江苏淮安人,籍绍兴,1898年生。初,祖父起魁为幕僚辗转各地,久之,定居淮安;有子四,曰:贻赓、贻能、贻奎、贻淦。贻能妻万氏生子三,曰:恩来、恩涛、恩寿。贻淦。贻能妻万氏生子三,曰:恩来、恩涛、恩寿。贻淦久疾,妻陈氏无子,遂以恩来过继,居二月,贻淦卒。起魁官止知县,所居以外,未置田产;及卒,家道中衰。贻能薪水微薄,入不敷出,未几,万氏、陈氏相继而卒,恩来长子当家,不过十岁,艰苦备尝。贻赓无子,惜其才,携之赴奉天。
1910年,就读于东关模范学校,喜读《史记》,善作文。
1913年,随贻赓转赴天津,入南开学校求学四载,学业优异。1917年,赴日本留学,临行,赋诗曰:“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918年,投考第一高等师范,落第。
1919年,回国。五月,学运蜂起,反对巴黎和会。七月,主办《学生联合会报》;八月,入南开大学。九月,成立觉悟社,不限男女,邓颖超、郭隆真、刘清扬、张若名等皆在列,发表文章,多以号码代姓名,恩来为五号,其后化名伍豪者,实由此也。未几,福建惨案发,天津各界群起抵制日货,当局弹压之。
1920年1月29日,天津学生五千余人请愿,恩来为总指挥,与郭隆真等三代表强闯直隶省公署,入狱半年。校董严修、校长张伯苓荐其旅欧留学,十二月,抵法国。是岁,法共成立,马克思主义风靡一时,恩来悉心钻研,信仰始定。先是,陈独秀、李大钊等筹划建党,命北大讲师张申府赴海外发展,申府遂携妻刘清扬同至法国。
1921年,恩来入党,申府、清扬并为介绍人。
1922年,转赴德国,介绍朱德(字玉阶)入党。
1923年,中共三大开,命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入国民党,六月,国民党旅欧支部于里昂成立,恩来代理执行部长,李富春为宣传主任,聂荣臻为巴黎通讯处长。
1924年,改机关刊物《少年》为《赤光》,恩来主其事,邓小平刻蜡版,号曰“油印博士”。七月,奉命回国;九月,抵广州;十月为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理广西、厦门、香港等处。十一月,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革命军东征,黄埔校军三千于人与粤军第二师并为右翼,大破陈炯明。东征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民众竭诚拥护之。军阀扬希闵、刘震寰据广州叛乱,东征军回师征讨,大破之。六月,省港数万人为五卅死难者游行至沙基,英夷乱枪突发,死伤百余,与恩来并行者二人皆中弹,是为沙基惨案。八月,邓颖超自天津至,与恩来结婚。颖超本名文淑,1925年入党,时为天津地委妇女部长。未几,改黄浦校军为国民革命第一军,以蒋介石为军长,汪精卫为党代表,恩来为少将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
九月,国民政府二次东征,以蒋公为总司令,周公兼总政治部主任。十月,克惠州。粤军谭曙卿师与林虎部战于华阳,不利,蒋公亲往督战,几不免,陈赓负之而出。未几,援兵继至,大破之。十一月,率部入汕头,百姓迎军者数万。
1926年,以恩来为第一军副党代表、东江行政委员,辖二十五县,中共党人执政,始于此也。三月,中山舰事发,蒋公始清共;欲反击, 陈独秀不从。自是,中共党员皆令退伍,周公本兼各职均免,遂主持中共广东军委。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大怒,斥其父独秀曰“老糊涂”。五月,叶挺率第四军独立团挺进湖南;七月,国府誓师北伐。十二月,奉调赴上海,为中组部秘书兼中央军委委员。
1927年,为上海工人起义总指挥,顾顺章副之,三月,大功告成。四月,蒋公密谋清共,何应钦、李宗仁(字德邻)、白崇禧(字健生)、李济深、黄绍竑等皆预其事;命二十六军周凤歧部换防上海,以健公、凤歧为戒严正副司令。周公屡以为言,独秀不听,五日,与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称:“当局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初,黄浦生斯励入中共,过从甚密,其兄烈为二十六军师长。十一日夜,烈以励手书诱周公至师部,分路出击,工人纠察队促不及防,皆缴械。十二日,励晓以大义,求请不已;烈见事有所成,遂释之,周公及顺章乃得脱。十五日,李济深亦于广州清共,时颖超难产,子卒,仓皇奔上海。
五月,抵武汉,为政治局委员、军事部长。
六月,欲于湖南暴动,共产国际代表不许,事遂侵;大局日坏。七月,改组中央,罢免陈独秀;以张国焘、周公、李维汉、张太雷、李立三为临时常委。十五日,汪兆铭于武汉清共。国共彻底决裂,中央遂命周公赴南昌主持起义。二十七日,至南昌,叶挺、贺龙所部亦至。
八月一日,起义成功,歼敌三千余人。三日,奉共产国际令,南下广东。十二日,抵宜黄,陈毅自武汉至,即除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战指导员。三十日,克会昌,破钱大钧部;贺龙始入党。
九月二日,抵长汀,负伤者数百,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收治之。二十四日,克汕头。时大军云集,与粤军陈济棠部苦战三日,不利;桂军黄绍竑部自侧后奄击,义军大败,残部退至流沙。周公高烧不退,叶挺、荣臻及乡导杨石魂以担架负之,单舟入海,奔香港。二十四师所部千余人至海陆丰,朱德、陈毅率二十五师转战湘南,寻赴井冈山。
十一月,辗转至上海,为政治局常委、组织局主任。
1928年一月,命周逸群、贺龙赴湘西。五月,赴苏联。六、七月间,中共开六大与莫斯科,以向忠发为 ,周公、苏兆征、蔡和项英为常委,周公兼秘书长、组织部长。未几,当选共产国际候补中委。十月,回国。十一月,与向忠发、顾顺章并为特委委员,辖中央特科,主持保卫、锄奸。十二月,巡视顺直省委。
1929年,江苏省委与中央有隙,调解之。二月,致信红四军;三月,指示湘鄂西前委;五月,命徐向前等赴鄂豫边。八月,陈毅至上海;九月,指示红四军前委,命陈毅传达之。是岁,命李强建立秘密电台。
1930年,统一红军番号,凡十三军,六万二千余人;有根据地十五,分布于十二省数百县内。三月,赴莫斯科;七月,出席联共十六大,谒斯大林。八月,奉命回国,批判“立三路线”。十月,遥领苏区中央局书记,项英、毛泽东(字润芝)、任弼时、朱德等皆在列。十二月,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抵沪。党内内讧丛生,王明(陈绍禹)、博古(秦邦宪)皆米夫门生,鼓噪不已。
1931年,四中全会开,以忠发,周公、国焘为常委,周公兼军委书记;以王明为政治局委员,江苏省委书记;瞿秋白、李立三、李维汉等皆出局。罗章龙等不服,欲另立中央;除名。二月,原江苏省委何孟雄、林育南等被捕牺牲,事多蹊跷,党内人心惶惶。
四月,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护送国焘赴鄂豫皖,淹留武汉不归,被捕投敌。先是,蒋公于庐山布置剿共,长江局欲刺杀之,事泄,被捕者甚众;汉口党魁尤崇新写血书以求自新,中统特派员、武汉行营侦缉处长蔡孟坚许之,令其行走于街头,由是获顺章。孟坚,江西萍乡人,尝于冯玉祥部窃取密电码,中央军反败为胜,孟坚之功也。蒋公大喜,荐于陈立夫。及受命武汉,竟敢深入苏区侦察,距贺龙不过百步,故能破获共党机关,蒋公亲授少将军衔,时年二十四。
顺章厌倦党争,尤恨王明之辈,及见孟坚,声称破获中央机关易如反掌,然须面见蒋公而后言。孟坚无奈,数电南京,皆指令调查科长徐恩曾亲译。时逢周末,恩曾赴沪消遣,机要秘书钱壮飞(中共地下党员)当值,奇之,及破译,大惊,即遣其婿刘杞夫奔上海以告李克农。周公获悉,召向忠发、康生、陈云、陈赓(特二科长)等紧急会议,布置中央机关转移事宜。是夜,与康生、洪扬生(特一科长)率李龙章等红队众枪手赴顾府(威海卫路802号),会斯励等牌友亦在,事出紧急,无暇细虑,乃并顺章妻张杏华等尽诛之,凡十六口,惟一女年幼,命洪扬生送乡间寄养,不知所终;又遣人觅得空房数所,移尸掩埋,复砌以水泥,时人皆不觉也。未几,李龙章刺杀尤崇新,被捕,皆招供。
六月,忠发被捕叛变,中央于上海不能立足,遂以博古、张闻天、陈云、康生等组建临时中央,博古负总责。十月,王明赴莫斯科。周公夫妇蛰伏数月,岁末,潜行至苏区。
1932年,纠正左倾之弊,肃反之势稍息。先是,润公创立红军,三破围剿,屡建大功;然自恃才高,独断专行,误用李韶九为保卫局长而酿富田事变。及项英等至,即能略收其柄,众心未服之故也。
二月,以红三军团长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攻赣州,不利。中旬,中统调查科总干事张冲伪造《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命报馆刊出;临时中央登广告以辟谣。六月,蒋公以五十万众四犯苏区;七月,红一、五军团与粤军陈济棠部战于水口,破之,然缴获不多,润公以为败仗。八月,为前方最高军事会议 ,主持作战,克宜黄等三城,俘敌五千。十月,宁都会议开,罢润公总政委以周公代之。贺龙、张国焘部反围剿不利,相继转移。
1933年,蒋公设行营于南昌主持围剿。二月,中央强令进攻,周公、朱德率部奔袭南丰,不利;陈诚欲合围红军于城下,援兵大至。遂化强攻为佯攻,且以偏师转进黎川以诱敌,主力于黄坡设伏。二十七日,五十二师、五十九师继至;伏发,大破之。陈诚主力十一师进至草台冈,红一军团长林彪率部横击,大破之,陈诚丧胆,蒋公痛心不已,围剿告破。至是,中央苏区全盛,辖二十余县,民三百万有奇,兵逾十万。然临时中央于上海无处立足,亦迁至苏区。
五月,临时中央改称中央局,以朱德为总司令,周公罢为总政委。九月,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抵瑞金,独掌军权。蒋公复集大兵五犯苏区,顾祝同部陷黎川,赣东北根据地与苏区隔绝。十月,福建事变发,陈铭枢、李济深等率十九路军通电反蒋;周公欲发兵助之,中央局不许。岁末,撤消总司令部,各部俱受军委节制。
1934年一月,五中全会开,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军委副 ,留瑞金;李德主持作战,事无巨细,炮位皆于地图标出,不许擅移。殊不知所用地图多为问测,山脉走向不过大致而已,故战多不利。
四月,敌以重兵围广昌,李德、博古亲赴前线指挥,令死守,大败。七月,李德分兵六路,全面御敌,皆失利。陈济棠疑蒋公有图己之意,遣使通苏区。至是,苏区日蹙,中央局始有转移之志,遂设三人团以主其事;博古主政,李德主军,周公执行而已。
十月,大军发瑞金,凡八万六千余人。先是,以寻惟州之红七军团先遣北上以探路,肖克之六军团舍湘赣边以诱敌;又以项英、陈毅留守苏区。粤军履约后撤,十一月,入广西境,欲渡湘江;健公恐红军深入,阴令全州桂军撤防。总部行军迟缓,及至界首,蒋公督战甚急,湘、桂两军南北夹击之,大败。
十二月一日,渡湘江,折损过半,李德犹持前议,欲赴湘鄂西;蒋公张网以待。润公以为当奔贵州,周公附议;十五日,克黎平,开政治局会议,李德失势。
1935年一月,克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加润公常委,以周公主持军事。未几,重设三人团,周公为团长,润公、王稼祥佐之。
蒋公抵贵阳督战,润公四渡赤水,转进云南;五月,渡金沙江,入川西。六月,抵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师,兵逾十万。张国焘自恃枪多,欲篡党,求为 、军委 ;不许,加军委副 、红军总政委;周公政治局常委、副 如故。八月,红军混编:中央机关统右路军,总司令部统左路军,分进甘南。周公暴疾,凡四十余日;陈赓、杨立三等以担架负之,军事皆由润公主持,自是,乾坤易位。九月,张国焘欲不利于中央,润公、周公即率一、三军团及军委纵队北上,不足万人,改称陕甘支队。十月,抵陕北吴起镇,即开政治局会议,以润公为西北军委 ,周公、德怀副之。十一月,与东北军牛元峰部战于直罗镇,大破之。
十二月,纠肃反之弊,除刘志丹二十八军军长。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于瓦窑堡,决议抗日。
1936年一月,润公随军主持东征,李克农往洛川谒张学良。四月,周公与学良会于延安,相得甚欢;自是,主持统战事宜。先是,日寇于华北势盛,蒋公欲与中共言和,学良知其意,遂有通共之举。五月,蒋公遣中央军十万入晋,红军回师陕北。七月,与美国记者斯诺相遇于途。九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化反蒋为联蒋抗日。十月,四方面军抵会宁,两军会师。十一月,与胡宗南部战于山城堡,破之。
十二月,以润公为中革军委 ,周公、国焘副之。十二日,张学良、杨虎成勒兵谏蒋公,是为西安事变。十七日,周公抵西安,谓学良曰:“彼虽见囚,实力犹在,诛之无益也”!张、杨从其计,与蒋公谈判有得。二十五日,学良亲送蒋公返南京以输诚;周公追之不及,顿足不已。蒋公羁之不归,东北军由是瓦解。
1937年二月,与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谈判。三月,红军改编。夏,辗转于庐山、京沪,与国府谈判,悬而不决。八月,日寇犯凇沪,蒋公无奈,始以朱德为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副之。自是,国共二次合作,全面抗战。二十日,返陕北,与政治局洛川会议,颁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改组中革军委,润公 如故,朱德、周公副之。
九月,至山西,与阎锡山共商军事,教以抗战方略。锡山奇之,邀115师入晋布防,乃有平型关之役。十月,预忻口之役,然锡山不能尽用其谋。十一月,太原失守,返延安;十二月,转赴武汉。先是,政治局会议开,增设长江局。以王明为书记,周公副之,主持谈判事宜,兼理南方诸省;是为二次王明路线。越数年,润公意犹不解,曰:“时大政皆出于彼,延安不过留守处耳”!
1938年,国府改组军委会,以陈诚为政治部部长,周公副之。三月,徐州吃紧,副总长健公问战守方略,教以“守点打援,游击扰敌”二策;从之,致有台儿庄大捷。九月,六中全会开,王稼祥传共产国际令,润公党魁之位始定。撤消长江局,代以中原、南方两局;以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周公为南方局书记。十月,返武汉,随军撤退,途遇健公,遂邀之携行,同车夜话,皆有相惜之意。十二月,辗转至重庆。是岁,周公广结诸侯,卒得其力。
1939年,二月,抵安徽径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调解叶、项之争。
夏,国共摩擦加剧,惨案迭发。六月,返延安。七月,坠马,伤右臂。八月,赴苏疗伤。十二月,以《中国问题备忘录》呈共产国际执委会。
1940年,三月,归国;五月,抵重庆。与当局谈判扩军,事不果。十月,另设西南工委,署理川、滇、贵等省,以孔原为书记;南方工委,署理两广、闽浙、赣、及港澳,以方方为书记;俱受周公节制。
1941年,一月,皖南事变发,新四军大败。润公以重庆为忧,电令撤离,不从;十七日,预备善后;十八日,于新华日报题词志哀,轰动山城。二月,晤罗斯福代表居里,说以统战抗战之辞;信之。当局恐美援有失,大惧。下旬,日寇大举犯河南,破汤恩伯部,蒋公苦不堪言。三月,国民参政会开,中共拒不出席;蒋公无奈,反共气焰暂消。是月,民盟成立。
五月,中央命国统区党组隐蔽、撤退,南方局大部潜伏地下,单线联系。下旬,南委组织部长郭潜叛变,廖承志被捕。六月,命南委以自保为要,不得妄动。中旬,特工阎宝航密告,德军将犯苏联;周公转告中央,苏共致谢。七月,华南各机关相继瓦解。中旬,父贻能卒于重庆。
九月,政治部改组,撤消第三厅,改设文化工作委员会,郭沫若等任职如故。十月,日本内阁改组,以陆相东条英机为首相;周公断言日军南下,寻验。十二月,撤消南委。是岁,广结西南实力派。
1942年,四月,日寇犯缅甸,滇缅运输中断。夏,美英苏联盟日固,国共之争亦缓。八月,蒋公欲晤润公于西安,周公以为不可。九月,润公称病,命林彪赴重庆谒蒋。十二月,周、林与当局谈判扩军,欲
编4军12师,事不果。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