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道教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章目录
我们从天师讲起。为什么天师叫天师。我们现在的人一想到天师这个词,就觉的是画符捉鬼的道士。
其实完全错了,天师的本意,是天子之师。
天师变成帝师,是在祖龙秦始皇之后。天子改称皇帝,天师也就随之变成了帝师。天师和帝师,是同义词。比如,岐伯,老子,这样的人,都是天师。
天师的职责有三个,一是负责守道,掌管皇家图书馆。二是传道,负责培养天师接班人。三是以道辅佐君王,经世济国。老子是一个分水岭,可以认为,他是末代天师。因为在老子之时,守道,传道,治世,这三件事同时出了问题。
首先,周王室内乱,王子朝带着皇家藏书奔楚,这造成了王官学术失守,典籍流落民间,以至于后面,社会上私学百出,王官之学,下移庶民,变成诸子之学。
其次,遴选天师的接班人,也出现了问题。老子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天师接班人传道。孔子到周朝向老子问道,只是对周礼之道感兴趣,对无为而治的天道不感兴趣,大概老子比较失望吧。
第三,春秋时期,天下大乱,天师辅佐君王的治世工作,也出了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导致老子心灰意冷,骑牛出关的主要原因。虽然老子没有找到合适的天师接班人,但是老子直接间接地传授了很多弟子,形成了老学五派和其他诸多流派。孔子、鬼谷子、苏秦、张仪、杨朱、庄子、列子、关尹子、尹文子、文子、韩非子、申不害、黄石公、孙子等等,这些人,都可以认为是老子的学生,都是老子思想的传人。
其中一脉黄石公,传道于张良,刘邦以张良为帝师,缔造了大汉帝国。张良在生前因为没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传道,死后便把黄石公所传的《素书》陪葬。但是作为帝师的张良,他归集整理和收藏了大量的典籍。这一点,从他和韩信整理历代兵书可见一斑。这是后来张良家族,家学勃兴的学术基础。
汉室式微,国家官学再次失守,张良家族家学得以勃兴。这时候,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创立天师道,以天师自居。张良便是初代帝师,张良以前,都称作天师,而他的后人,却又把帝师的称谓改回了天师,并以天师自居,而且这个天师还能依照血统世袭。不得不说,这是张良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因为之前张良传道,没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宁愿把书随葬,也没有传给自己的子孙。张道陵所创立的荒腔走板的民间版天师道,已非岐伯老子所代表的那种真正的天师之道。但天师道,也就是我们后世所俗称的道教,依然把守道作为这个组织的文化本能。
张道陵是张良的九世孙。张良家族的家学有多兴盛呢?张道陵七岁的时候,就可以熟读《道德经》,参透河图洛书。要知道,这些书在汉朝,并非官方教育的必读经典。
而天师道传到南北朝,出现南北分化,在南朝逐渐演变出来上清派,在北朝演变出新天师道。上清派的著名人物,比如陆修静,陶弘景,王羲之等等,都是上清派道士。我们现在看到的《神农本草经》通用版本,即为上清派道士陶弘景所传。北天师道创立者寇谦之,也因传承自张道陵的天师道,《黄帝阴符经》就是藏于他之手。
我们理出一条线索,老子(末代天师)——黄石公——张良(初代帝师)——张良九世孙张道陵(山寨版天师)。
这就是道家和道教的关系,因此与其信道教,不如去钻研黄老庄的先秦道家。可以读至道四经:《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道德经》《庄子》。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