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村社干部队伍,筑牢基层“一线堡垒”,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需求。选优配强村社“两委”班子和村社干部队伍,能有效激发基层工作活力。
  在居民自治中发挥引导者作用。近年来随着村社居民自治意识的逐步提升,居民参与议事决策和公共服务的热情逐步增强,需要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同时积极培育村社工作者队伍,引导其关注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促使居民转变思维,发掘自身潜能,实现依法有序自治,以村社内部力量解决问题,推动居民自组织建设、载体创新、活动策划、品牌打造,各项制度及机制建立和完善等工作,真正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在重点项目中发挥协调者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类工程项目相继在村社落户实施,社区工作者作为参与群众协调工作的主力军,发挥群众基础好的优势,逐户走访讲解项目事宜,征求村民意见取得较好成效,使得各项目能够顺利推进。针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民宿经营、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该群体能有效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同时督促项目方加快进度,有效传达居民群众的诉求。但在实施和推进过程中,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而村社工作者具有村情民情熟、群众基础好等优势,能在第一时间介入,做好群众工作,进而协调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提供相关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各类工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在中心工作中发挥先锋者作用。对于创城等中心工作,各社区工作者将变为主动参与,“全天候”投入各类服务活动,尽心尽力做好民生服务,开展如入户文明礼仪、垃圾分类宣传、创城须知等走访工作,同时联合各部门开展如环境卫生、车辆停放等中心工作,在推动中心工作中当先锋、做表率,进而引领和带动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形成强大的民意基础和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中心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信息化工作中发挥示范者作用。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推进,给村社工作者提出更多要求,如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一号工程以及数字政府建设等。村社工作者一方面积极实践推进信息化工作,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另一方面引导和帮助居民学习并掌握政务服务网基本操作,让信息化建设更大程度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