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之死,这世上,到底要什么样的人才配坚持理想


  今天一大早才一篇文章刷屏《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刷屏了,10万加阅读量,3万加好看,又是一个激发人内心焦虑的爆款。
  很快,就有技术流来辟谣,说这事是假的,根本没这样的状元。
  其实有没有这样的状元无所谓,关键是有这样的现实,比如,西安交通大学的在读寒门博士生杨宝德,就和这个事非常类似,一腔书生热血,不为五斗米折腰,最后以死明志。
  这文章之所以成为爆款,怕是因为很多人内心焦虑,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在这个社会坚持理想?我们课本上坚持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对的吗?
  让我们把时光回到400多年前,大明王朝嘉靖皇帝治下,倭寇祸乱东南,奸臣一手遮天,三千里大明江山,已经有亡国迹象。
  一个年轻人,立志荡平倭寇,写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传世箴言。
  他叫戚继光,他立志守护大明江山,守护东南百姓,杀尽倭寇,造福天下。
  这是他的理想。
  他成功了,没有士兵,他自己训练戚家军,武器不行,他自己短暂武器,单兵作战战损太大,他发明了鸳鸯阵,创造是中日作战历史上的奇迹,评论明军死亡1人,可以杀死100名倭寇。
  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堪称典范。如果不详细了解历史,我们还以为,历史还有可以刚正不阿实现理想的人。
  然而,并没有。
  史书记载,戚继光贪污军饷,行贿上级,溜须拍马,五毒俱全。
  这明明就是个贪官污吏嘛,怎么和民族英雄扯上边呢?
  但是,他就是民族英雄,他拯救了大明的半壁江山,他贪污行贿,是为了完成他的理想,如果他不行贿,庙堂之高,随便一个理由可以处决他,如果他不贪污,江湖之远,他从哪里拿钱去打点关系。贪污行贿是手段,让庙堂支持他用兵,荡平海波是理想,让天下百姓过上和平的生活。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戚将军的上司张居正也是如此。
  400年后,有一个伟人,为了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尽快打败日本侵略者。不也向前来拜访他的美国记者斯诺说美国人的好说吗?要知道,马列主义和资本主义水火不容,但是伟人就是伟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先解决眼前军国主义,再去讨论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无论怎么前进,人性的弱点跟400年前没有区别,真正能成就事业的人,都是内方外圆,心中有大的志向不动摇,对外却从世如流,与人为善,无论世道是黑是白,都与这世道做朋友,善于借势,一步一台阶,步步为营,直到有一天,能像马云那样傲娇的说一句,昨天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时候。
  这时候,再拿出你的理想,大刀阔斧,造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