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三个体系”,发挥基层纪委效能
文章目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乡村振兴宏伟蓝图即将全面铺开。乡镇纪委该如何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发挥监督治理效能,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有力推动上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精准护航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呢?概括讲就是立足主责主业,建立“三个体系”。
一、探索建立政治监督体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乡镇基层党委作为上级决策部署的最终落实段,更应该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必须健全完善加强政治监督的常态化、清单化机制,保障上级工作要求一贯到底、落实到位。要建立政治监督体系,应当采取以下三项措施:坚持“常态监督”,定期围绕上级重点工作要求,和有关部门衔接,梳理监督清单,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坚持“重点监督”,围绕落实中心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关键点,查摆分析风险点,重点地加强专项监督。坚持“严肃问责”,对通过监督发现的不尽责、不尽力、不到位等落实不力问题,严肃问责追究。通过三措并举,形成监督、执纪、问责的闭环链条。
二、探索建立监督贯通体系,把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发挥纪委专责监督的推动作用,督促党委扛起党内监督主体责任,推动从重事后查处监督的“亡羊补牢”模式,向重事前事中监督“未雨绸缪”模式转变。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定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指导意见,具化细化班子成员责任。发挥镇纪委“贴身”监督优势,灵活运用“四种形态”,善用第一种形态,在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清单落实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及时发现苗头问题,及时谈话提醒,“咬耳扯袖”,确保责任落地落实不跑偏。
三、探索建立“三不”体系,净化涵养政治生态。突出重点严惩,强化“不敢腐”,坚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坚决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仍不知止、胆大妄为,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违法违纪案件。紧盯政策支持力度大、资金资源集中的领域和环节,坚决查处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公共资源等方面的腐败问题。坚持以案促改,完善“不能腐”,注重提升以案促改效能,利用督查通报,督促镇村各部门、组织查找漏洞、整改落实。抓实警示教育,深化“不想腐”,用好身边典型案例,坚持举一反三,通过拍摄警示教育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生活会、开展旁听庭审等措施,形成见人见事见效果的常态化教育机制。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