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看到某个论坛上的一篇论文,题为:严厉打击长江学者邓大才等教授的学术黑恶势力在高校的蔓延。

  文中写到:高校学术黑恶势力作为新时代和谐社会的一个巨大毒瘤,不仅给我国学术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不利于各大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人们无不对它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各个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学术领域内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还学校社会安宁,还教育公平公正。

  华中师大的邓大才教授在被学生举报有学术不端、经济问题、权力腐败、师德师风等问题后居然安然无恙,依然滋润地做着院长和书记,依然是青年长江学者和各种荣誉的拥有者。估计媒体风波安静以后,大才教授的学阀教授生活又开始平静和滋润了。

  这不由让大家再次想起去年经历类似事件的南京大学梁莹教授。梁莹教授因为早年学生时代论文和上课不认真两个错误被南大顶格处理,在全校警示大会通报批评,无数媒体攻击,把这个弱女子描述成十恶不赦的人。后来仔细回想她的错误也没有媒体夸大的那么严重,但是可惜她不是学阀教授,犯了错误只好就永远退出学术圈了。

  但是自从邓大才教授的事件以后,大家回看梁莹的错误,虽然她也是有错,但真的非常感慨学术圈真正贪污腐败、拉关系发《中国社会科学》和找关系拿重大项目,攫取部委奖项的学阀倒是一个个过得很滋润。

  社会科学学阀类教授有几个共同特征:

  第一,学阀教授一般都是至少院长以上的学校官员,因为是院长或者副校长等行政学阀,所以拥有更多的资源来组织各种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拉拢《中国社会科学》等各类国内期刊的大主编和学界重要人物。据说,某位很有钱的长江学者,评选前邀请所有可能的评委到他的大别墅开所谓的学术会议,接着就是组织这些评委到处吃喝玩乐,可以想象肯定还会给每个评委不菲的所谓专家咨询费。哎,真是感慨现在的学阀和评委们比官场还黑暗啊!

  学阀类教授第二个特征是项目多和经费多,愿意花钱购买顶级期刊论文和各种奖励。所以学阀教授都能发表《中国社会科学》和拿到重大项目等,接着就是拿到部委一等奖。这里就不点名了,几个社会科学大牛的部委一等奖作品完全是学术垃圾。

  根据社会科学评长江学者的三大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与部委一等奖,三大标配可以成为评选文科长江学者的必备条件。这一点,教育部门需要深刻反思,文科很多长江学者是否具有真正的学术水平?

  学阀类教授第三个特征是在所谓的学术圈子江湖混得有滋有味,有一波学术江湖大牛朋友,大家互相罩着,互惠互利。所以经常召开各种学术会议,今天在北方明天在南方,学阀教授们经常忙着一边旅游一边吃吃喝开会。聚在一起喝酒打牌,生活不亦乐哉。而这些学术会议也是学阀教授们交流感情的重要机会,比如要评选什么重大项目重大奖励,赶紧打好招呼做好工作。

  学阀教授的第四个特征是基本都和上级部门走得很近,项目好拿经费多,另外万一哪天被学生或者同事举报,最多给个行政警告小处分,压制媒体,打压学生同事,过一阵子就风平浪静了。

  上面所写的学阀教授也并非指的就是邓大才教授,这类学阀教授在文科院系数量还是不小的。

  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学阀类教授的大量存在,垄断大量学术资源,而《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等也为这些学阀教授提供了用武之地。真正净化文科的学术圈还是要把这些学阀教授消解掉才可以。

  大家一起来谈谈你身边有哪些学阀教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