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质量取决于两大因素:第一个就是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如果关键零部件不是优质的,我们绝对做不出优质的产品。第二就是劳动者是不是敬业。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好好做。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是要靠数字化网络化的机器来代替人从事重复性的劳动,二是要培养敬业精神,或者说叫“工匠精神”。
   
  怎么来解决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的质量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现在各种新式的飞机层出不穷,但是飞机的发动机却不是我们做的。发动机里边最关键的是耐高温叶片,它的制造工艺和材料问题,我们还不能完全解决。所以如果我们那些关键的零部件不能够解决,中国制造就难以取得长足发展。
   工业基础薄弱是走向制造强国的主要瓶颈,强化工业基础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当前,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正联合组织开展“工业强基战略研究”项目。项目研究将历时两年,由40多名院士和100多名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为国家制定《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提供科学扎实的基础。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证书》。
  工业强基必须重点突破,“工业强基战略研究”项目提出了318项重点工作,包括97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部件,108项关键基础材料,65项先进基础工艺,48家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同时提出了应重点突破的39项标志性项目。同时,现阶段强化工业基础单靠市场、单靠企业难以解决,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各大厂商虽然形成了多种联盟或平台,但是依然争相抢夺对智能家居或者智能硬件的标准的定制。往简单的讲,他们就是类似于“码头”“车站”“运输公司”之间的关系,当你选择用船运输的时候,你就不需要上公路去跑一样的道理。当然,事实上你可以选择多种运输方式同时运用,信息本身是不变的,关键是看哪种更方便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