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封建专制制度的优点
文章目录
谈封建专制制度的优点
在中国封建专制时代,政府官员大多能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工作;而且为人正直诚实,不喜阿谀奉承,忠直敢言。看宋朝仁宗的授业老师去世,礼部拟谥“文献”。仁宗感念老师,想给“文正”的谥号。士大夫就不干了;负责考功的刘敝竟提出抗议:“谥者,有司之职。百司各得其守,陛下奈何侵之乎。”清时,湖南巡抚骆秉章意欲提拔爱妾之弟,作为幕僚长的左宗棠立即以辞职相抗命;直言:“此声一播,则群小奔竟,志士灰心;以后无一事可为矣。”明朝的李时勉,则因犯颜直谏著称了。永乐十九年,朱棣发布了迁都北京的诏令。但仅过几个月,北京紫禁城的三大殿便遭雷击,化为一片废墟。顿时,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礼部主事萧仪上书:“迁都劳民伤财,且弃绝龙脉。这场大火是有违天命的结果。”气得朱棣处死了萧仪。李时勉作为皇帝的近臣,不仅没有顺着朱棣的意旨,在这节骨眼上竟然也上了一本,痛陈迁都之弊;而且还列举了朝政的十多条弊端;气得朱棣直跺脚。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继位后,李时勉又直陈时政得失,并且一点不给新皇帝面子。朱高炽非常生气,命侍卫将他打个半死,还流放到交趾(今越南)。李还是继续上书朝庭,痛陈时弊。朱高炽当皇帝不到一年,竟因此气死了;当然身体也实在太差劲,胖得像头猪,这样的人哪能长命?朱瞻基继位后,想起李时勉敢在朝堂上当众侮辱父亲,不由得怒火中烧,下令将李处死。但他还是想弄清楚李到底上奏了些什么,让父亲大为生气。就当面责问李时勉。李如实以告,朱瞻基听后,大为感叹:李是个大忠臣。于是,立即下令赦免,并让他官复原职。李去世后,朝庭嘉奖他的功绩,谥号“文忠”。
在封建专制时代,政府官员敢于犯颜直谏,甚至不惜身死以蹈气节。是与封建专制制度有它内在的优点,密切相关的。
在封建专制时代,皇帝高高在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为了满足其淫欲,还后宫佳丽三千。许多平民百姓也因此要打单身了,这都是不合理,也不人道的。但封建专制制度是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对治理国家,就有了高度的责任心,千方百计要把国家管理好了。凡事都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必然要作长远考虑,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江山永固,国泰民安。而要江山永固,国泰民安,则必须教人们按规矩办事,凡事得依法依规而行。这就要弘扬正气,让社会充满正能量;更要确保国家法律制度一丝不苟得到实行。通过用法律制度对各种不按规矩办事的人和事进行打击,从而使人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凡事讲规矩,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这样,作为皇帝,他首先就得守规矩。所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不仅要监督好政府官员的工作;还必须充当公平正义的化身,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不仅平时要对政府官员的工作做到奖惩分明,以激励政府官员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使之认真踏实干好工作,确保国家法律制度一丝不苟得到实行。还要对忠直敢言,敢于批评时政得失的人,给予奖励;以利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少犯错误。所以唐太宗以善于纳谏闻名,并称魏徵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而对那些只会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人,则要给予打击了。因为这些人只会败坏官场风气,导致社会上歪风邪气盛行。
封建专制时代,正是因为皇帝对治理国家有高度的责任心,要监督好政府官员的工作,要充当公平正义的化身。对于忠于职责,敢于直陈政府得失的政府官员,会给予奖励;而对阿谀奉承、吹吹拍拍的人,则会进行打击,让这类人没有市场。官场上才会盛行士大夫之气;政府官员大多敢犯颜直谏,铿锵谠论,直陈时政得失,且能前赴后继,以蹈气节。因为他们相信,朝庭最终会有公论,是是非非是不会混淆的,公平正义才是王道。
我们现在实行民主制度,这当然是社会的进步。但如果民主制度实行得不彻底;这样的民主制度,则可能连封建专制制度还不如。因为这时的政府一把手是任期制。干完自己的任期,拍拍屁股可以走人;只要保证自己任期内不出事,即使将政府行政管理搞成了一团糟,烂摊子也是别人来收拾的,自己可以不管那么多了。就很可能会对治理社会不作长远考虑,搞起短期行为来。尤其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还会任人唯亲,培植党羽。于是,宁用奴才,不用人才;造成官场上吹吹拍拍之风盛行,正气不足,邪气有余起来。这就可想而知,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还能搞得好,不会成为是一团糟吗?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2019年3月19日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