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紧张焦虑”的概念和程度情况
文章目录
一个人紧张、焦虑时候的表现,会在眉宇之间,或在嘴角、嘴唇部位,但主要在手上。心理素质再好的人,只要命令他现在就表演、考试,或要以他为主做事或要单独突出他的形象或面临涉及他个人前途乃至胜败存亡大事的时候,他都会马上紧张焦虑起来。即使最沉着冷静的人,其面部表情一点都看不出有紧张焦虑的痕迹,但总有个部位会紧张,那就是他的两手在发抖。如果看不出手在抖,那就叫他写个字,那字必是“抖”的。这是因为手的稳定性和心理素质有直接的关系。小偷如此,赛手如此,赌博者如此,择业者也如此!
实际上任何人都会紧张焦虑,只是程度有差别而已。
另一方面,办任何事情都会或都需要紧张焦虑,这有利于集中精力去完成任务。没见过哪个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放松地睡着了,没见过哪位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时放松地睡着了;但因不紧张焦虑而当场睡着了的观众和学生,却是大有人在。
这说明,一定的紧张焦虑或适度的紧张焦虑有助于专心工作、学习和择业,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只是说紧张焦虑不要过度。
(一)适度的紧张和焦虑
1。“紧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紧张时,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或过于抑制。
我们可以把“紧张”通俗地划分为3种情况:
⑴完全不紧张。即放松,或满不在乎。
⑵过度紧张。一时间,脑子里记忆一片空白或处于混沌状态等。
⑶适度紧张。既专心又兴奋。
2。“焦虑”,焦急忧虑,是因某种刺激导致个体的心理形成紧张、担忧、不安的状态。“焦虑反应”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当一个人的某种欲求如毕业生求职,长时间没有实现或估计实现的可能性很小时,就会产生焦虑。
焦虑是生物对现实或想象中的威胁的反应,是生物的“情绪系统”在危险感觉反应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如对可能发生来自于求职失败的事件感到害怕。
它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
一是“急性焦虑”——是对当前正存在的威胁所产生的反应。如择业。容易调适。
二是“慢性焦虑”——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它能消磨人的复原能力,给人的适应环境能力造成长久的障碍。
也可以把“焦虑”通俗地划分为3种情况:
⑴完全不焦虑。
⑵过度焦虑。有诸多症状:表现出对择业、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过度担心和过分忧虑,感到疲劳、虚弱,烦躁不安,头昏晕、恶心,过敏,易激怒,丢三落四,注意力不易集中,肌肉紧张,手足痉挛,心悸、胸痛,血压升高或下降,心慌气短、呼吸困难、有窒息感,出虚汗如手出冷汗,背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失眠。焦虑时出现持续性精神紧张和发作性惊恐状态,同时表现出精神运动性的不安和躯体不适感。怕,但不知怕什么,并伴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之状。
⑶适度焦虑。
即使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也存在一定的紧张焦虑现象。适度的紧张焦虑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它可以积极促进个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包括积极促进择业求职。
(二)紧张焦虑症状
“焦虑反应”、“焦虑症状”、“焦虑病症”是3个不同的概念。有症状≠就是病症,是病症了肯定有诸多严重症状。
诸多严重症状有:心情紧张、恐惧、提心吊胆,会面色潮红,全身出汗,手指震颤,无法工整地书写,心悸胸闷,头晕头胀,注意涣散,思维迟钝,视物模糊,运动不安,口渴,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尿频尿急;还有的严重者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眼冒金星,血压下降,甚至虚脱、昏厥,女生还会发生痛经、月经紊乱、情绪化甚至发生精神变态和不能自主,等等。
(三)“焦虑型人格”
过度焦虑能导致人格的分裂,如“焦虑型人格”就是一种人格障碍。
表现得懦弱胆怯,对任何事都表现惴惴不安,在新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焦虑反应”。一般从童年起就表现胆小,怕事,敏感,怕羞,容易恐惧。
再严重就容易导致“焦虑症”。
所以在择业求职前,最好能得到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辅导。
(四)“焦虑症”
焦虑的程度严重了,症状增多了,持续时间久了,并对生活、学习、工作包括择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就是病症如“焦虑症”。
若此,在求职前,一定要先去看心理医生,千万不要带着心病去求职。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