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都是熬出来的,本事都是逼出来的
文章目录
成功都是熬出来的。想要成功就要承受普通人承受不住的委屈,普通人需要安慰和鼓励,普通人以抱怨和指责发泄情绪,然而成功者必须自助自励,在困难中看到光芒。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一步步靠近的过程充满了煎熬。
以清代著名的“中兴四臣”之一的曾国藩为例,他并非天资聪颖。同时代俊杰频出,小他 1 岁的左宗棠,14 岁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李鸿章17 岁中秀才。梁启超更是神童,11 岁中秀才,16 岁中举人。但是,曾国藩的终生成就却超过很多聪明人,这得益于曾国藩的勤劳和坚持。
三十一岁那年,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并且每日记录反思自己的所学所为,这个习惯曾国藩坚持了半生,他后期仕途平步青云也源自这份坚持与积累。终其一生,曾国藩所写的日记、书信及奏稿数以千万字计。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他也表明:不断精进,一步步走,不要急躁,要慢慢熬!修养自己并不难,难在一辈子的坚持。
所以成功是不断地熬出来的,在此过程中,本事多半是逼出来的。按照著名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的观点,曾国藩之所以成为一个军事家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曾国藩本是一位文臣。咸丰二年 7 月,曾国藩南下江西赴任乡试主考的半途,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立即改道回家奔丧,就在这时,太平军打下了汉阳。朝廷内外一片惊慌。
为协助地方政府维持秩序,咸丰帝决定,采取嘉庆年间大办团练的办法,任命在原籍守制的曾国藩为第一个团练大臣。但他上报朝廷要为母守灵。到 12 月中旬,当得知武昌被太平军占领时,他才不得不出山。这时曾国藩的临危受命,既有他的职责所在,也有保卫家乡的责任感,更有匡扶天下的使命感。凭着这样的精神和信念,身为一介书生的曾国藩才能指挥军队,于道德学问之外,成就伟业。正如曾国藩自己曾说的:“知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困难之处,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 有所激发和有所逼迫,因此被激发小宇宙,逼出战斗力,往往也能成大事。
从管理的角度看,这种“熬”其实就是对目标的执着,对成功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家难能可贵的软实力,持有这种信念认知系统的人,其成功意识、自我驱动力、抗压力及复原力远远超出常人。当然,我们也要辩证看待这种执着,那些因目标选择错误,战略制定不切合实际还苦苦坚持不做改变的失败案例也不少见,因此我们提倡在不犯方向性错误前提下,要坚定执着走自己的路,不轻易动摇,同时要保持适当的灵活性,懂得适应和调整。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