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禄宝:人们为什么痛恨许可馨那样的“刺头”?


  文周禄宝


  说起苏州,有人会想到许可馨,甚至有人把苏州称为“许州”,这种饱含一腔热血的爱国情怀,实在难得,却有它内在值得商榷的“盲从逻辑”——那就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都在骂,我也跟着骂;大家都在砸,我也跟着砸;大家都在抢,我也跟着抢;大家都在跑,我也跟着跑……这种盲从逻辑,很容易左右一个人判断事物的基本价值观。


  先说一种现象,近两年来,由于工作的原因,笔者周禄宝接触了很多靠发展代理赚业绩的“微商”,与此同时,似乎在目前,至少还有15亿人不知道这种发展代理的“微商”就是典型的新型网络传销。有人或许会问:“中国只有14亿人,突然哪里冒出来的15亿”?国内有14亿多人,加上遍布在全世界的同胞,粗略测算或许远远超过了一个亿,如此算下来,15亿人中能看懂“微商模式”的普通大众,实在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人深度怀疑这种模式,但也罕有人会真正扑下身子去翻阅法律资料、去深究其中的真相。


  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戴个太阳镜就以为自己是人中精,其实,我们太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了,尤其是在网络社会,看似触手可及的电速式消息,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控制、左右着多数人的敏感神经。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网海乱象如同一团被搅乱的绳索,想要搞个明白,就需要质疑精神、更需要研究和探索本质的工匠精神。


  许可馨到底说了啥?大多数人真的不可能知道,因为,大多数人连搜索查找许可馨微博来进一步验证的行动力都没有,笔者依稀记得许可馨的微博浏览量,每篇不足十万,有的甚至是区区几万阅读量。第一时间冲进来围观并进一步思考的人,不一定是精英,但至少是有思想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许可馨微博发布的“伤害同胞”言论,笔者第一时间浏览过,从更加科学和文明的角度而言,许可馨言论算是一种不中听的意见和建议,是一种极端的批评言论,有暴躁式的谩骂,但也谈不上“背叛”,在那种人命不保人心煎熬的极端环境里,公众奋起抗争许可馨言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大多数人,至今都不知道许可馨说了什么。


  不明真相,先跟着乱吼一嗓子,这是部分人一贯的“作风”。


  一直以来,以爱国的名义消费许可馨的有两种人,一种是靠网络取乐子的“清闲人”,一种是想靠网络养家糊口的“赚钱人”。


  笔者认为,社会需要许可馨那样的“刺头”,需要这样的“刺头”以尖锐的洞察力在“鸡蛋里挑骨头”,以另一种力量鞭策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